ACIC澳洲留學顧問中心

宋代表的留澳經驗談

我為什麼會到澳洲唸書?

先認識澳洲英文與澳洲人

準備出發囉!

抵達雪梨展開新的生活-上

抵達雪梨展開新的生活-下

準備承受文化衝擊的海嘯

我讀研究所的經驗-上

我讀研究所的經驗-下

 為何讀書移民卻找不到工作?

除了讀書,還有很多事可以做:

打工輕易的養活自己!

英文持續的進步....

 

 

 

 

 

 

 

 

 

 

 

 

 

 

 

 

 

 

 

 

 

 

 

 

 

 

 

 

 

 

 

 

 

 

 

 

 

 

抵達雪梨展開新的生活-下

猶記得1990年啟程赴澳,由於是土包子第一次出遠門嘛!所以家人們也就格外的慎重其事。親朋好友們的餞行(吃的我都胖了一號)、叮嚀與贈禮(收了不少生活費和日用品),好像是辦喜事般的熱鬧(終於瞭解人情包袱將來有多重),而機場送行又是在所難免。於是家人包租了一輛廂型車,全家人浩浩蕩蕩的由台北一路行駛到桃園。

機場話別是感傷的!淒然的心情代替了原來的興奮與緊張。對於一個從未搭飛機飄洋過海,離開過父母跟前的人來說,此時怎可能不哽咽灑淚一番(其實心裡正緊張待會怎樣過海關)?這種一大群人,在一起抱頭飲泣的畫面(除了自己因為哭不出來,也不知是否該哭,而倍感尷尬之外),平常還真不多見,但在機場裡卻是遍地皆是,見怪不怪。大家各哭各的,互不干擾,場面是何等壯觀。

不過,尷尬歸尷尬,淒然歸淒然,第一次出國的那種新鮮感很快的就取代了感傷!事實上,從登上飛機的那一剎那開始,飛機裡所有的一切就足夠我們去細細的品味與觀察了。所以,只要我們願意用心的看,盡情的聽,就可以發現周遭的一切是多麼的新鮮有趣。

從您看到這裡現在開始,就讓我們當做自己已經身處澳洲,開始共同經歷一下,獨立自主的異國大事。

 民以食為天

其實,吃喝的問題,對於身在澳洲的海外學子們來說,雖不困難,只是麻煩。尤其對於一些長期習慣於吃「伸手飯」的同學來說,離開了『全自動供應美食的媽媽』後,不管是開始自己料理三餐,或是悽慘到耗費鉅資,每天要吃「Take Away-外帶」,都可以煩死人。

在飛機上的吃喝太容易了,因為有人服侍,自然輕鬆愉快。但到達了目的地,出了機場以後的第一餐,卻難免是個考驗。除了ACIC的安家專員會帶你去覓食外,其他機構代辦的同學,找不找得到東西吃,語言能力的殘酷考驗,是立即發生在身上的事。這也還不要緊,倒是從落地生根開始後的長期吃喝問題,才值得我們去傷腦筋。

澳洲倉儲型的超市Super Market,與一般性的超市Deli or Market,是同學在海外學習購買食品與日常用品的地點。有些超市是24小時營業,或營業到午夜12點,更增加了採購上的便利性,尤其在讀書讀累了之後,趁機外出採買,既可以散心,修息,學單字,和補充存貨。

大部份的超市在每個星期都會有許多的特價商品,以促銷的方式推出。如果能選購特價商品做為消費的基本概念,則省下的金錢實在很可觀。此外,大部份的超市,都接受折價券(Coupon)的抵用,所以,同學可以從星期四的社區報或是信箱中中,去找尋這種隨報紙附贈的折價券。在折價券與特價商品交互使用的情況下,能省下的金錢則更是超乎想像。

如果同學是自己一個人居住,則吃飯的問題有時確實惱人。在不可能天天吃餐館外帶食物的情況下,不妨試著與居住在附近的台灣同學一起搭伙,再偶爾嘗試自行烹飪才是上策。如果同學可以租到包吃住的房舍,也是一種解決用餐的方式。然而,由於是包吃,所以客隨主便。在主人吃什麼,你才有得吃的情況下,難免會有一種「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感覺。

選擇到餐館打工,下午五點先吃一餐,晚上收工時又吃一餐,吃不下還可以打包,當作是隔天的午餐便當,這種有賺又有得吃的方法頗值得嘗試。此外,諸如到教堂做禮拜,到佛寺當義工,參加社團活動,社區活動等等,也常有聚餐的機會。真的想要外出大打牙祭之時,不要忘了先注意週末版的報紙的廣告,常常會有您意想不到的折扣與收穫,千萬別忘一試。

所以說,吃飯對許多留學的人,似乎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尤其在澳洲,大部份的人都會回家吃晚飯,所以不像台灣到處可見便宜又好吃的路邊攤,自助餐店,麵食館等,對於不開伙的台灣人,吃決不成問題,但在澳洲可就有點傷腦筋。這也是為什麼同學寧願寄人籬下的原因:最起碼回到家,小睡片刻,就有熱飯菜吃。

但是外國食物總是吃不太慣,而天天上餐館也是一大筆開銷喔:光是唐人街中國餐館,Take away的炒飯一份平均價格要,就約台幣一百二到一百五元;一碗排骨麵約要台幣一百三。更別說上中國餐館,好好正式的叫一桌四菜一湯來吃了。但又不能天天吃麥當勞,所以解決吃的最好方法則是自己煮。 

一般澳洲出租的房子若沒有附設廚房,在房間裏也都會有簡單的廚房用具,如水槽、電爐等,澳洲的電爐煮飯相當方便,通常有兩種型式,一種是平滑圓板型,另一種則是螺旋狀,若不習慣使用平底鍋炒菜,選擇螺旋狀鐵板的電爐會比較好。炒菜鍋、調味料可在唐人街或Asian Shops都買的到。若沒有帶到大同電鍋電鍋,買有兩個鐵板的桌上型電爐會也可以:可一邊煮湯、一邊炒菜。

澳洲的超市相當多,大部分的超市可以刷卡,蔬菜、水果都可以在超市買到,有些蔬菜(如空心菜,四季豆,酸菜)買不到,則可到唐人街買。一般同學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在煮飯上,若是幾個人合租,則可編個任務表輪流煮,一來可省時間,二來也可以省錢。

在澳洲,早餐一般吃的很簡便:麥片或喜瑞爾加牛奶。午餐可帶三明治。澳洲人不太吃很重(Heavy)的午餐,大部分人會吃個三明治,水果或零食、巧克力就解決中餐。店鋪賣的三明治不便宜(一份大約六七十台幣),所以寧可自己到超市,買條土司,奶油果醬,罐頭、火腿回家做。另外超市裏有各式各樣的起司,許多口味也都很好吃,我認為起司加火腿加蕃茄生菜,是最方便又營養的三明治。一般自己煮來吃,一週大約50澳幣(台幣一千元),即可解決三餐吃的問題。

現在的留學生,已經不像以前的先進前輩那麼刻苦,但自己動手煮飯吃,不但能吃到較道地的家鄉味,偶爾露兩手,請請外國朋友嚐嚐自己做的中國菜,也不失為一種增進友誼的好方法,也藉此實驗機會,鍛鍊一下手藝。

現在,走在雪梨街頭,幾乎台灣能賣,該賣的東西都有了。當年來雪梨之前,家人朋友都會問一聲:「不知澳洲有沒有米,可以煮飯吃嗎?」當時在台灣也缺乏這方面的資訊,我真的也不甚了解澳洲人的生活習慣,只能半懷疑的說:「應該沒關係吧!到澳洲有什麼就吃什麼,一定可以適應的。」

沒想到來到雪梨之後,才知道不僅這有米,而且米還分好多種類:長米,圓米,泰國米,澳洲米.........呢!另外這裡也有華人先進們種植的茄子、白蘿蔔、油菜、菠菜、碗豆片。亞州店裡面也賣台灣米酒,金蘭醬油、工研醋、麻油、太白粉、蕃薯粉...真覺得和住在台灣沒有兩樣!只要能買到這些材料,就不愁吃不到家鄉的口味了。

在雪梨買菜,可以到華人開設的超級市場、傳統攤位市場、雜貨店和中國商店。澳洲市場有一點值得描述的,就是每一項物品名稱及價錢,均寫在牌子上並插於貨物中,很容易辨識。在澳洲人開設的超級市場,您可以在貨架上方的分類牌子上,找到您需要的物品,如:Biscuits餅乾類、Snacks零嘴、Chips各式洋芋片、Confectionery糖業類、Pet. Food寵物食品、Toiletries廁所用品、Cereals榖類食品..等。

 吃出健康最重要

身體狀況比較弱的同學,到了澳洲之後,更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我在澳洲時,由於攝取較多的新鮮蔬果,全麥穀物,多奶少肉,加上每天早晚各一小時的快步走,整個人的生理狀況十分好。派駐回台後,由於工作時間拉長,飲食習慣的改變,蔬果及全麥的高價位,讓我總是買不下手。頓時發現澳洲真的是天堂。

認識姜淑惠醫師的人都會說: 「找姜醫師看病,她都不隨便開藥,總是教病人如何飲食。」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萬病都是來自飲食的攝取不當,這絕對不是一句老生常談而已。至少有五千份研究報告顯示: 人類的現代文明病,有八十五%甚至九十%以上,都和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

三個方法改善飲食,就是肉食改成素食,素食轉成生食,生食進入斷食。斷食不是不吃東西,而是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念頭: 「我是刻意想要吃? 還是真的肚子餓?」透過這樣的省察,從日常中如此簡單的道理下手,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念頭。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夠體恤他人,關懷別人。如果連自己都糟蹋了,要對家人、朋友、社會關懷,那是騙人的。如果我們吃進去的東西很乾淨,這個疾病可能就可以解決。就是這樣一個很簡單的思維方法,引導我去探討日常飲食的來源和調配、代謝和排除,以及怎麼做才能對身體有更好的影響。

疾病其實是肇因於身心微小的不平衡,但我們往往不想辦法將它排除,反而想辦法累積這些毒素,因而造成病痛。我們對「生病」要有一個新的、正確的觀念。如果你經常感冒、打噴嚏、流鼻涕,或胃酸分泌特別多,或頭皮屑很多,或口苦、口水很黏,或白帶分泌很多,或有其他種種所謂的「病態」,從現在起,要把觀念扭正過來: 這只是一個症候。

它告訴我們身上的毒素累積太多了,應該好好清除這些毒素,而不是買各種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嗽藥、止胃酸藥、止白帶藥、止流汗藥等抑制毒素排出。現行大部份的醫療都是壓抑法,高血壓用抗高血壓的藥,糖尿病用抗降低血糖的藥。看到現象時,不去找出病因,只是用現象的壓抑法,這要壓到什麼時候?

當身體不平衡時,我們能覺察到一些症狀: 它還沒有變成定形的病; 或是到了疾病形成的第二步──毒素累積,開始頭痛、頭暈、手發麻。不過這都不需要去醫院,只要做白排毒的工作,就可以回到原點。去醫院可能得到反效果,頭痛醫生就給止痛藥、腹瀉就給止瀉藥、尿床就給膀胱收縮劑,這種對抗的方法只是把毒素又壓回到體內而已。我不是教大家不要去看病,而是要先了解,這些都是身上的警訊,它告訴我們: 「身體有問題了,要好好調整了,不要再執迷不悟,要吃得對,生活得對。」

一種平安的生活,一種真正的治療,需要三方面的配合,一是自然的飲食,二是毒素的排除,三是靈性的修養。有嚴謹的生活、嚴謹的飲食,就有很豐富的生命力。即使得了很嚴重,甚至於讓人絕望的病,只要透過這三個步驟,也可以轉危為安。清淨的飲食和生活能夠淨化身心,淨化到連走的時候都能從容不迫。當然,不是靠著這討套方法就能夠讓我們長命百歲萬萬歲,可是該走的時候,我們會走得很自在。

真正的健康之道,就是全方位提昇生命的能量,如果是二十年前的話,我對這是一無所知,但是現在我很篤定,透過正確的認知,切實的實踐,的確可以在自己的身體、心理、靈性以及我們所關心的環境上,提昇很大的能量。也唯有把能量提昇了,我們才能夠百毒不侵,健康地站在人生的路上,發揮所長,服務人群。

澳洲的麵粉大致分:

Plain flour中筋麵粉、Self-raising flour低筋麵粉、Whole meal flour小麥麵粉,可視需要購買。

糖則有:

Brown sugar砂糖(泡奶茶、咖啡適用)、Dark Brown Sugar紅糖(感冒時可煮薑湯時用)、Sugar白砂糖(適用於做糕點)、Icing Sugar糖粉(可用在打鮮奶油及裝飾蛋糕外層)、Rock Sugar冰糖(煮蓮子等甜品)。

豬肉則分:

Minced Steak(絞肉)、Liver(豬肝)、Feet(豬腳)、Kidney(豬腰)、 Hearts(豬心)、 Steak(沒骨頭的豬排肉)、Chops(連骨頭的豬排)、Rolled Pork Belly(捲好的腰部瘦肉連帶皮)、Smoked Bacon(燻肉)、Fillet(小裡肌肉)、Spare Rib Pork chops(帶骨的瘦肉)、Spare Rib of Pork(小排骨肉)、Ribs(肋骨可煮湯食用)、 、Lard(豬油)、Hock(蹄膀)、Casserole Pork(中間帶骨的腿肉)、Joint(有骨的大塊肉)。

牛肉則有:

Stewing Beef(小塊的瘦肉)、Steak & Kidney(牛肉塊加牛腰)、Frying steak(可煎食的大片牛排)、Mimced Beef(牛絞肉)、Rump Steak(大塊牛排)、Leg Beef(牛鍵肉)、OX-Tail(牛尾)、OX-heart(牛心)、OX-Tongues(牛舌)、Barnsley Chops(帶骨的腿肉)、Shoulder Chops(肩肉)、Porter House Steak(腰上的牛排肉)、Chuck Steak(頭肩肉筋、油較多)、Tenderised Steak(拍打過的牛排)。

雞以身體部位分:

Legs(大雞腿)、Breast(雞胸肉)、Drumsticks(小雞腿)、Chicken Wings雞翅膀。

魚有:

Cod(鱈)、Cod Fillets(鱈魚塊,可做魚羹,或炸酥魚片都很好吃)、Conger (Eel)(海鰻)、Herring(鯡)、Mackerel(鯖)、Octopus(鱆魚)、Plaice(比目魚)、Salmon(鮭)、Squid(烏賊)、Squid(花枝)、Trout(鱒魚、適合蒸來吃)、Tuna(鮪魚)、Red Mullet(紅干,可煎或紅燒來吃)、Smoked Salmon (燻鮭)、以上兩種魚只需烤好手放檸檬汁就十分美味了。另有:Herring roes(鯡魚子)、Boiled Cod roes(鱈魚子)。

海鮮則有:

Oyster(牡犡)、 Mussel(蚌、黑色、橢圓形、沒殼的即為淡菜)、Crab(螃蟹)、Prawn(蝦)、Crab stick(蟹肉條)、Peeled Prawns(蝦仁)、King Prawns(大蝦)、Winkles (田螺)、Whelks Tops(小螺肉)、Shrimps (小蝦米)、Cockles(小貝肉)、Labster(龍蝦)。

牛雜類:在傳統攤位市場才可買到,超級市場則不販賣。有:

Roll(牛腸)、Cow hells(牛筋)、Pig bag(豬肚)、Homeycome Tripe(蜂窩牛肚)、Tripe Pieces(牛肚塊)、Best thick seam(白牛肚)。

牛奶大致分:

Skimmed/Lite milk(脫脂牛奶)、Regular milk(全脂牛奶,適合小朋友飲用)、Dried milk(奶粉),Condensed Milk煉奶,小嬰兒亦有嬰兒用奶粉。

米則有:

Long rice(長米,)、Pudding rice or short rice(短米,較軟)、Brown rice(糙米),以上幾種米均可在超級市場購得。Thai Fragrant rice(泰國香米)和Glutinous /Sticky rice(糯米),可在中國商店買到。

在澳洲是以大小分:以紙盒半打一單位購買,澳洲這裡的蛋也有淡咖啡色的殼,好像臺灣的土雞蛋喔!

蔬菜可買到的有:

Potato(馬鈴薯)、Carrot(紅蘿蔔)、Cauliflower(白花菜)、Chinese Cabbage(大白菜)、Chillies(辣椒)、Cucumber(大黃瓜)、Courgettes(綠皮南瓜,形狀似小黃瓜,但不可生食)、Coriander(香菜)Corn(玉米粒)Garlic(大蒜)、Ginger(薑)、Green Pepper(綠椒)、Onion(洋蔥)、Egg Plant(茄子)、Celery(芹菜)、White Cabbage(包心菜)、Red cabbage(紫色包心菜)、Tomato(蕃茄)、Radish/Mooli(白蘿蔔)、Watercress(西洋菜)、Baby corn(玉米尖)、Sweet corn(玉米)、Spring onions(蔥)、Leeks(大蔥)、Mustard & cress(芥菜苗)、Red pepper(紅椒)、Yellow pepper(黃椒)、Mushroom(洋菇)、Broccoliflorets(綠花菜)、、DwarfBean(四季豆)、Flat Beans(長形平豆)、Iceberg(透明包心菜)、Lettuce(萵苣菜)、Swede or Turnip(蕪菁)、Okra(秋方葵)、Eddoes(小芋頭)、Taro(大芋頭)、Sweet potato(蕃薯)、Spinach(菠菜)、Bean spurts(綠豆芽)、Peas(碗豆)、、Sprot(高麗小菜心),與台灣比起來,澳洲的綠色蔬菜,種類不但多,而且價格也比較寶島便宜,所以可以多。

水果類有:

Lemon(檸檬)、Pear(梨子)、Banana(香蕉)、Grape(葡萄)、Golden apple(黃綠蘋果、脆甜)、Granny smith(綠蘋果、較酸)、Peach(桃子)、Orange(橙)、Strawberry(草莓)、Mango(芒果)、Pine apple(鳳梨)、Kiwi(奇異果)、Star fruit(楊桃)、Honey dew-melon(蜜瓜)、Cherry(櫻桃)、Date(棗子)、Water Melon(西瓜)、Grape fruit(葡萄柚)、Coconut(椰子)、Fig(無花果),還有李子,杏桃等等。種類太多了

至於在中國商店,可買到的材料食品有:

Noodles(麵條)、Instant noodles(速食麵)、Soy sauce (醬油)、Vinegar(醋)、Cornstarch(太白粉)、Maltose(麥芽糖)、Sesame Seeds(芝麻)、Sesame oil(麻油)、Oyster sauce(蠔油)、Pepper(胡椒)、Red chilli powder(辣椒粉)、Sesame paste(芝麻醬)、Bean curd sheet(腐皮)、Tofu(豆腐)、Sago(西賈米)、Creamed Coconut(椰油)、Chinese red pepper(花椒)、Salt black bean(豆鼓)、Dried fish(魚乾)、Sea vegetable or Sea weed(海帶)、Green bean(綠豆)、Red bean(紅豆)、Black bean(黑豆)、Red kidney bean(大紅豆)、Dried black mushroom(冬菇)、Pickled mustard-green(酸菜)、Silk noodles(粉絲)、Agar-agar(燕菜)、Rice-noodle(米粉)、Bamboo shoots(竹筍罐頭)、Star anise(八角)、Wantun skin(餛飩皮)、Tiger lily buds(金針)、Red date(紅棗)、Water chestnuts(荸薺罐頭)、Mu-er(木耳)、Dried shrimps(蝦米)、Cashew nuts(腰果)...等,其實在亞洲店裡,貨品則相當繁多,上列者只是平時較常用的材料。

其他如:

Juice果汁較普遍的有:Apple juice(蘋果汁)、Orange juice(橙汁)、Pineapple(鳳梨汁)、Grapefruit juice (葡萄柚汁)。Cereals(榖類食品)、Oatmeal(燕麥)、Bread(吐司、)、Butter(奶油),飲料則有:Hot chocolate (熱巧克)、Milk(牛奶)、Tea(茶)、Coffee(咖啡),Sausage(香腸)、Bacon(燻肉)等。  

如果有興趣也可到超級市場,發掘一些澳洲工廠做好的食物材料,試做些西式口味的菜餚,有時也會嚐到新鮮、美味的一餐。在澳洲待了多年,從不近庖廚的我,也漸漸略懂烹飪之道,不然每天漢堡,比薩,炸雞,不只乏味,而且不合健康。我的中菜食譜食譜原則,就是少油,少鹽,多蔬菜,而且經濟實惠。

 澳洲的臭豆腐的-Vegemite

在台灣有讓遊子常常嘴饞流口水的臭豆腐,在澳洲也有一種聞起來臭臭的,看起來向巧克力的'臭東西'—Vegemite。這是一種略有鹹味,營養豐富,維他命特多,聞起來味道很重,用來抹在麵包或餅乾上的早餐食品,幾乎家家都有,人人愛吃,小朋友必吃,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國寶級的食品。就好比中國人早餐,吃稀飯時配的醬菜或豆腐乳一樣,不可或缺。

許多台灣同學或移民,初至澳洲,在超級市場內,經常將它誤以為巧克力醬,而買回去。可是回家後打開一聞,不是以為買到壞掉的東西,或有勇氣嚐試一口的人,之後恐怕也不願再嚐第二口。味道重是台灣人不能接受的主因,因為它是發酵製成的營養食品,不添加任何調味品,所以儘管是有健康概念的原味,卻不被吃慣添加濃厚香料食品的台灣人所接受。

其實正確的吃法,是以一小匙,薄薄地塗在白麵包或烤麵包上,或者像我一樣,在加個荷包蛋,加點蕃茄生菜或一片起司,改造一下,就成了營養美味的早餐。

 澳洲的飲食習慣

如果你把澳洲女性想像成像妮可基嫚一樣:身材高挑、玲瓏有致,或像羅素克洛、梅爾吉布遜一樣的健美,那你可能到了澳洲會感到十分失望。典型澳洲人胖子真的不少,連我這個重達95kg的胖子,到了澳洲買衣都小了2號。澳洲2/3的男性或1/2的女性過胖的最大原因在於美酒及美食的加持。

在19世紀及20世紀初期,澳洲人吃的挺簡單的,只消把大塊的肉烤熟,加上馬鈴薯及麵包,當然再配上一大杯的酒,就如此而已。即使大量的中國淘金客湧進澳洲,也只不過是把米飯加上青菜的吃法帶入澳洲而已,沒造成什麼衝擊。

在二次大戰後,大量的歐裔移民湧入這個大家庭,澳洲人開始嗜到希臘、義大利、法國及其它歐式的料理,到了1970年代以後,亞裔移民又帶入亞洲如越南、香港、中國、台灣等地的料理手法。

也許你不知道,根據一位澳洲學者的調查,在澳洲任何一個鄉鎮都至少有一間中國餐廳的存在,尤其在1950年代『突然』之間就冒出一堆。更好玩的是在1980年代『突然』在沒有幾位泰國移民的情況之下又冒出一堆泰國餐廳。

倒是在移民的家庭中,你還是可以吃到道地的家鄉料理。我有次帶我岳父去Alice Spring(澳洲中心地希)拜訪他的移民朋友時,就找到一間很棒的中國餐廳,老板娘得知我們是台灣來的遊客之後,立刻交待廚房不要用『澳式』的料理,改成純中式的料理。那一餐的感覺簡直和媽媽做的味道一模一樣。所以如果你在澳洲旅遊,可以交待點菜的人,以純中式的方法料理,你會避免『甜』『酸』『辣』的澳式口感喔!

隨著澳洲人越來越習慣外食,及接受不同國家風味的料理,反倒使純澳洲的料理只能在鄉下的Pub才找得到了!

澳洲人愛喝啤酒是舉世聞名的,也因此造成了不少大腹便便的『Beer Gut』。咖啡則是全澳洲都愛的飲料,但是在茶餐廳內,茶還是很普遍的日常飲品。近幾年,甚至連珍珠奶茶也攻陷了不少雪梨人的胃。

到澳洲餐廳如果你點一杯『水』,你必需告訴侍者是『tape water』或者是『Bottle water』還是『Mineral water』?前者,免費,因為是水龍頭的飲水(澳洲的水都可以生飲,如果你有心理障礙,你可以煮沸再喝),後兩者可就要收錢了。

在內陸或水資源比較缺乏的地區,旅館內還會提供免費的『Rain water』,如果你也不敢喝,可以另外買『瓶裝水』。在澳洲中央沙漠的國家公園入口,都會有一個大水桶裝著天然的雨水,如果你忘了帶礦泉水,最好在此裝滿一桶,再去 Bush walk健行,比較保險。

澳洲的果汁也是很好的天然飲料,不過你要小心選擇是『100% pure juice』或『100% Australia own』,前者不管是鮮榨或濃縮還原的果汁,都是純果汁,後者則是表示是『澳洲國貨』。還有一個是『100% Australian Made』,嗯!是指澳洲國貨呢,還是指是用『澳洲本地水果原料』做的果汁呢?靠你去分辨吧!

你到了澳洲,也會很驚訝大人還是很喜歡喝牛奶,不論是早餐配喜瑞爾,或是喝茶、喝咖啡,甚至只是純飲來解渴。我的經驗中好像喝牛奶止渴的機會比喝水來的多,尤其在夏天運動後喝一大杯Light(Lite)Milk,真的很舒服,而且冬天也都是喝冰的。這個習慣一直到返台工作,台灣牛奶價錢太貴、太傷本了,才逐漸改過來!

澳洲鮮奶的價格真的很便宜:有600CC、1公升、2公升及3公升裝的。若是全脂牛奶則味道香醇,若是低脂的則清爽帶甜味,若是調味奶,一般有草莓、香蕉、咖啡、巧克力、焦糖等等,只是鮮奶很便宜,調味奶就貴很多了。

你可以到超市去買有『兔寶寶拿吸管』的調味粉來添加就可喝到便宜的自製調味奶,不過好像只有草莓及巧克力二種口味而已。而且巧克力的添加粉口感較差,你可以去買巧克力漿來調製,就更像咖啡店裡的專業巧克力牛奶了。

在澳洲你會常見到許多的甜點:如Anzacs(麥做成的餅乾,加上椰酥及糖漿),Lamington(哇!是我的最愛之一,其實吃起來就像加了巧克力醬,灑上椰酥的海棉蛋糕,不過各家做法不同,有的超好吃、有的一般、有的…你根本吞不下肚!)Pavlova(又有人叫Pan,有點類似台灣的水果派,加多點奶油而已!我會推薦你吃Banana Cake或Carol Cake比較不甜)

Damper,其實很類似烙餅或厚的葱油餅去掉葱的口感,一般是澳洲人在早期用麵粉加水去烤出來的麵包,我吃過最好吃的Damper是Kakadu國家公園中鱷魚旅館附設餐廳做的現烤Damper。你在超市中也可以買到,但手工製的機器製的,口感差很多!

Meat pie好像都很好吃吔!不過西雪梨大學福利社中賣的現烤Meatpie比較好吃一點,雖然澳洲人喜歡加蕃茄醬或BBQ醬,你倒可以吃原味的。(西雪梨大學賣的好像是叫Mama’s Kitchen)

澳洲最有名的薄荷糖叫做Minties,軟軟的挺好吃的。另一種糖果是Jaffas,是橘子口味的巧克力球。

由於早期澳洲人不是官兵就是罪犯,糧食都是配給的,不是醃牛肉就是鹹豬肉,加上麵粉、糖及茶葉,也因此奠定了澳洲人愛吃肉的習慣。甚至在吸引二次大戰後移民的口號是『保證三餐都有肉吃』!澳洲人愛吃牛肉,但你可能不知道30年前,澳洲人偶爾才吃雞肉的,但自從KFC Red Roaster及Chicken Express的聯鎖店紛紛成立後,好像吃雞肉的人多了起來。

當然其它的羊肉、豬肉、魚肉也都是澳洲人的主食,而且多半不喜歡帶骨吃,所以到澳洲真的是吃『肉』。澳洲人也不吃內臟的,據說有位中國留學生,到各大屠宰場免費代收拾各類動物的內臟,雞頸雞爪,各種肉骨運回中國出售,由於是無本的生意,加上澳洲的動物內臟比中國的大上好幾倍,因此賺了幾億人民幣!

在澳洲的移民家庭,他們仍然保持在母國的飲食習慣。但澳洲人,尤其當你住在住宿家庭中,會發現許多人早餐只喝一杯醒腦的咖啡當作早餐的(所以如果你的住宿家庭主人是這個主流習慣的人,要不你就得不用客氣的自助式處理,要不你就得自求多福反應一下!)

或者只喝一杯橙汁、蘋果汁(反正每天可以換不同的口味)或者是吃牛奶+喜瑞爾(有家長曾形容這叫狗食,唉!),習慣好一點的澳洲人會烤片土司、塗上奶油、果醬或Vegemite。週末的早餐頂多加上煎蛋、培根、烤蕃茄(很好吃喔!)或綠色的豆豆!

澳洲人的午餐一般是12點~2點進行的,而且是『Quick meal』、三明治、潛水堡、meal pie、漢堡、義大利麵、薯條(Chips)或炸魚,甚至是一根香蕉或一粒蘋果。

澳洲人的晚餐,有人叫做〞Tea〞,一般是6點─8點,被邀請到澳洲人家中去『Have a tea』,通常會是傳統的料理:有烤牛肉+馬鈴薯+青菜沙拉+麵包+酒,然後飯後有甜點+咖啡或茶。(有沒有發現好像和你坐飛機時,吃的餐點很類似?Yes!不用懷疑,只是份量多一點,並附湯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婦女也要上班,所以你會發現為什麼你的住宿家庭媽媽,很少用新鮮食材的原料做菜,反而會大量使用冷凍食物來料理(除非退休而且很愛做菜的老媽媽),一來是忙也麻煩,二來是澳洲超市太多、冷凍食物又便宜又方便,三者是方便(而且好吃!我說真的:你去超市買的千層麵或Pizza,只需240℃ Pre heat一下,再用180℃烤10─15分鐘,嗯!又方便、又好吃!)

在超市中也有專人代你料理妥魚肉、雞肉、牛肉、各式火腿肉,也可以方便澳洲人煮食。此外大量的Take Away(外帶)快餐店在大都市中隨處可見,甚至可以外送,我的印尼鄰居就曾室友大家湊錢,找家快餐店,包月制的每天送中、晚餐到家中,他們只需煮妥白飯即可。當然,Pizza、烤雞、炸魚及薯條、乃至亞洲料理,都可以在Take Away店中發現(澳洲人很喜歡把炸春捲當作是正餐而外帶喔!)總結來看,高脂、高油、高糖的飲食,的確是澳洲人飲食的隱憂,所以低脂、低糖的食物也不斷的推出但價格卻不便宜。

澳洲的超級市場是大家最好的Shopping去處,一般會和大型的Shopping Mall/Center結合在一起。很奇怪的澳洲每一州的Shopping時間都不同,可是越來越多的超市連鎖店會開放至午夜12點或乾脆24小時營業。

我以前最愛在晚間10─12點去Shopping,一來顧客少很多,二來他們正忙著補貨、生鮮產品比較新鮮,三來會有很多使用期限快到期的產品出清(以一瓶原價A$4.5的蘋果汁為例,保存期限2天後到期,出清價才A$0.75元)。在省錢的同時,你要小心的閃躲那些補貨機具及穿梭的人員。

如果你要買『溫體』的肉類,到專賣店如Butchery或Fish Shop去買可能會比在超市中躺在冷凍檯上的肉類來的新鮮些,甚至香港人開的店還會送你幾支大骨或把魚給殺妥!

澳洲的乾燥氣候可以讓你買的蔬果存放比較久的時間,也因為澳洲大陸夠大,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不錯的蔬果。溫暖炎熱的北澳,可以供應鳳梨等熱帶水果,而南方則可可以出產蘋果、桃李杏、櫻桃、馬鈴薯及高麗菜。

一般夏天可以大吃櫻桃、桃李杏,三四月可以吃水蜜桃、無子葡萄,五六七月可以吃柳橙,八九十月大概只能吃蘋果、香蕉等一年四季都可吃到的特產了!所以說澳洲可以自己自足一點也不誇張。

隨著移民的湧入,更多的香料及蔬果種類也都引進。如果你要買『清真』的牛肉,到回教人聚居的地方也能買到,很方便的。

 雪梨的夏天 

台灣的夏天又悶熱,又潮濕。所以家家戶戶幾乎都裝有冷氣機,最起碼也有五支以上的電扇。可是雪梨,儘管夏天有時會受到中央沙漠吹來的熱風影響,熱到30多度,甚至到45度(1994年的聖誕節)。可是人人都怡然自得的在吹自然風。初到雪梨的人,往往會受不了沒有冷氣的夏天,可是熱久了,便習慣這種異族習慣。 

好在熱也只熱個幾天,只要躲在豔陽照曬不到的陰涼處,到也覺得清爽。隔幾天,氣溫又會受到南極風的影響,氣溫會陡降到20度左右,若不注意,很容易就會著涼。 

 廣結善緣,多交朋友 

現在留學生的生活,不像以前的前輩一樣,下了課就得捲起袖子,進入Chinatown陰溼的廚房,洗碗掙錢;雖然在澳洲,可以合法打廿小時的Part-time工,除此之外,別忘了努力結交很多國際朋友(不只是澳洲或台灣鄉親),有一天當你像 我一樣遊覽東南亞時,處處有好友招待。或者有一天,生意往來的伙伴,是在澳洲求學時認識的。那種回憶及感覺是多麼好! 

在不影響課業的前提下, 我建議同學儘可能的參加正當,多樣化的課外活動,以融入澳洲當地的社會。同學可以在週五下課後和同學到Pub點一杯牛奶或橙汁,就可以和剛下班的白領族,討論政治,苛稅,福利,甚至運動,及雪梨2000年奧運。或者在週末,到慈善機構,如Smith's Family, Sydney City Mission或St。 John's Ambulance當義工,磨練英文。再不然,約齊同班好友一起去海灘公園BBQ,或在家裡,每人準備一道拿手菜,開起國際美食大展。在此提醒同學:出國唸書不只是學語言或拿文憑,而是真正去體驗國外的生活,學習其優點。

 入境隨俗

另外同學要記住的重點是:入境隨俗。在未了解太多真正道地的風俗習慣前,基本的生活禮儀要遵守。譬如說,睌上十點後,早上九點前,不要打電話給人(尤其是台灣打來的國際長途電話,有二至三小時差);垃圾要分類(Recyclable的要另外丟);守時不遲到;搭乘公共渡輪(Ferry),公車,輕鐵,或火車,遵守先下後上,不插隊的規矩。

晚上超過十時後,不大聲喧嘩,並將音響,電視音量轉小(可別像 我住處樓下的印度人,小酒下肚,興緻一起,大唱愛國歌曲;一夜之間,被隔街的鄰居,打000叫警察出面,開了三張罰單制止不從,後來全被請去警局,陪警官值了一夜的夜班。三週後,就被房東及Agent勒令強制遷出了)。

 學習澳大利亞人的幽默

澳洲人說話都很有禮貌而且幽默。但是對於較保守內向的同學來說,剛開始可能較不習慣,以為這是種族歧視或是種嘲笑。不過建議同學,試著有雅量的去接受,不久你會發現自己個性越來越樂觀。

其實,澳洲有種族歧視及很討厭亞洲人這種觀念和謬論是不正確的!

種族歧視在澳洲是很嚴重的刑事罪,在各州也都有反種族歧視法及冤情大使保護各個種族的居民,平等快樂的生活。在澳洲,聯邦政府更盡全力,試圖撫平過去白澳政策下,所犯下的錯誤,及造成的傷害;近年來更把努力地,把澳洲建設成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

會發生種族歧視的誤會,都是由於語言,或文化上的溝通不良,如果能抱著尊重,學習,了解的心態,看待這個由一百七十多個種族結合成的國家,相信這個困擾是不存在的!我旅澳十年,由留學生身分,轉成永久居民,不但沒有碰到這個問題,反而受到許多人的幫助,也結交了好多種族的朋友,限於篇幅無法將這些溫馨的故事報告出來,有機會再當面向同學解說。

 累積打工經驗 增加實力

在澳洲,無論公司,研究機構或學校單位,在聘請新人時,除了看應徵者的學歷及能力之外,他們也很注重實務或工作經驗,甚至是擔任義工的經驗。

可是經驗,是由日常生活中累積而來的。除了自己的學業及專業外,平時週末或例假日,也可以找一些機會,去接觸不同的工作經驗,並藉此學一些新的技能。譬如在學校指定的Projects裏,除了自己的分內研究工作外,也可以盡可能參與其他同事的課題,即使某些課題目前仍派不上用場,但對將來找工作及新工作時,都可能會有幫助。

有些經驗在自己的領域中可能學不到,這時則可到其他科系或學校去旁聽或觀摩學習。等到學成歸國要找的工作時,在履歷表上,就可以列出自己參與過的各種研究或計畫。這對應徵面試時,很有幫助。

 多參與社交活動

對在不同環境長大,語言,文化及生活習慣,都截然不同的海外學生而言,要打入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總會在剛開始時,在很多方面覺得格格不入。為了很快投入新的生活圈裡,在學校最好多參加各種活動,在活動中,不但可以學到一般生活習慣的小細節,也可以趁機增廣見聞,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一旦你的見聞廣,就很容易和不同背景的人交談,藉此可以多認識人。你認識的人越多,人緣越廣,做任何事都非常方便,要搬家時,一呼百人都自願出來幫手。

可別千萬以剛出國,語言差做藉口,以此常常孤立自己,不敢參加社交活動,長久下去,別人也自然而然地,會將你孤立起來。參加社交活動,可以擴展生活層面,又可增添生活情趣,留學生活更因此而多采多姿,何樂而不為?

 倒垃圾與垃圾分類

雪梨的垃圾分類做得十分完善,可回收的非垃圾(Recycle),一般是放置在垃圾桶旁的回收筒(Recycle Bin),倒垃圾的時間,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像我住的Westmead,是固定每週一來收取。

半夜或清晨會有資源回收車先來收去。天將亮時,一人垃圾車隨後會來收垃圾筒內的垃圾。垃圾車司機只管開車,停車,在車內操控機器,車身旁的平台夾,會降下延伸出去吸附起垃圾筒,再將桶子拉起來,往車內倒。垃圾筒蓋會自動被撐開,直接傾倒桶內的垃圾,司機根本不必碰到垃圾。

許多台灣或亞洲同學,不習慣作垃圾回收。也因此常會和澳洲鄰居因此而發生口角或爭吵。希望同學,配合當地的習慣和政府政策,在拋棄垃圾時,花幾分鐘稍微做一下分類。此外澳洲人,也有收集鋁罐的習慣,因為可以賣錢,所以在雪梨特定的地點如加油站或教會旁邊,經常可看到大鐵籠,堆滿了空罐。

 澳洲的Pubs、Bars及夜生活

喝酒,是澳洲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份,甚至有些人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部份,大多數人會待在家中和朋友或家人來上一杯,但大多數的人會擠在澳洲Hotel裡面的Pub共共襄盛舉。 如果您是滴酒不沾的人,您也可以點果汁、甚至是牛奶!

所以澳洲除了蒼蠅多、Hotel多、Pub更多,因為有Hotel才有Pub,而且像台灣的7-11一樣喜歡租三角窗的店面。在鄉下,則是在大街(Main Street)的重要位置,一般可能比鎮公所更能吸引普羅大眾來參加會議。

大部份的Pub提供酒類、食物,有些更提供住宿(一般是在2F)及大把的樸克機(西澳除外)。如果你真的想吃又大盤又道地又便宜的傳統澳洲料理,又能邊享受大量免費的二手煙及現場音樂演奏,你可以到Pub(尤其是鄉下)點一客Counter meal。

走進Pub,你會發現好像走進了男性專屬的世界(尤其是鄉下),在20─30年前,據說Pub還區分男眾Pub及女性Pub呢!只是自從有了男女平等法,這種歧視性的隔間已經消失了。在Pub裡,除了喝酒、抽煙、打撞球、打樸克機外,你會發現很多人居然只是來點了一杯啤酒,就只為了來看一場球賽或一局賽狗/賽馬而已。鄉下的Pubs一般都有附設酒類專賣店。

Bars就和Pubs不一樣啦!Bars不太附屬於Hotel內,一般來說比較現代高級一些,而且中老年人多會去Pubs,而年青人則喜歡到Bars。在大學中也有uni Bar的設立,提供酒類、liget meals(如薯條、三明治),並由學生樂團上台表演(或者說是練習比較貼切!)

另外一個喝酒的去處,叫RSL(Returned Service League)老兵俱樂部,一般是高級的Club,結合了草地滾球俱部+Bar+餐廳的功能。你若沒穿有領子的襯衫或Polo衫或穿非球鞋的鞋子,以及被會員帶著進去,他們還不讓你進去呢!在NSW及QCD還有一種特殊的Clubs叫Leagues Clubs,每一個Club就是澳洲橄欖球隊的大本營。我參加的是Parramatta Elles的Club!

對澳洲年輕人來說,Club又是另一種不同形態的地方:可能是喝酒、跳舞兼一夜情的地方。所以海外學生最好由當地的朋友帶領或打探清楚才去逛Clubs比較妥當,免得行錯路、踏錯步!

在澳洲有些Pubs或Bars是給特殊癖好的人士去的,比如說Gay Bars或蕾絲邊Bars,你最好也別走錯了。

 澳洲人的習慣

你也許會擔心,到了不同的國家是否會因為做錯某些事或冒犯了眾人習慣而感到害怕。NO Worry,在澳洲,大部份的人可以容忍你做錯事,只需你Sorry一下。別忘了,澳洲人是不据小節及輕鬆態度面對任何事的族群,你來澳洲不用擔心像美國有一大堆的禮儀要遵守,但入境問俗嘛,你還是得了解一下澳洲的習慣比較好。

 Table Manner餐桌禮儀

比方說吃東西發出聲音,在某些地區或國家是禮貌的行為,在澳洲則最好不要;在餐桌上打隔,也最好避免(雖然卡通中,史瑞克向公主說的:排泄總比憋住好)。當然如果你在吃東西時,滿口食物仍堅持高談闊論,也是該避免的,(所以你會發現你的住宿家庭主人會很努力的大口嚥下食物、喝口水再回答你的問題,所以問問題時,時間點要抓準!)

此外把骨頭殘渣直接吐在盤子中或桌上也是不禮貌的行為(你可以先吐在湯匙或叉子上,再輕放到你的盤子邊緣)。如果你已經發現你不想吃某些盤子中的東西,你可以繞過它,讓他直接留在盤中或用手指把它剔在盤子邊緣。

如果你真的不想吃,直接在打菜時拒絕即可,不用擔心會傷了主人的心,這會比你拿了菜卻放原封不動的放在盤中來的有禮貌。所以說『No Thanks,I have had plenty』或者因為某些宗教理由不吃豬肉或牛肉,或因健康理由不能吃這些菜,你也可以直接的說:『Thank you,but I can’t eat that』是最佳的方法!所以不論你是住在住宿家庭或接受人邀約去家中吃飯,事先『直接』告訴他們你有什麼食物禁忌,就變得有禮貌的重要事情囉!

澳洲人一般吃飯時,都會有自己的盤子,菜就擺在中間自由取用,遠一點的菜就會大家傳來傳去,你也可以在取菜時,順便問一下左鄰右舍要不要『順便』加菜,但不同於台灣習俗好心為別人布菜的美意,你還是讓他們自取動手取菜比較妥當,頂多你順手為他們把盤子放回去!

如果是BBQ或比較輕鬆不正式的聚餐,就像在台灣吃自助餐一樣,不用客氣自己去取用吧、或者等waiter走過再取用,只是大家一般習慣站著吃。如果你真的吃不下了,留一些食物在盤中,還好,不會被視為無禮。但如果留了一大堆、要不就是你貪拿、要不就是一開始就沒婉拒主人的布菜,這就很不禮貌啦!

大部份進餐是用刀、叉及湯匙,但是澳洲人現在也允許吃雞翅或吃肋排時,用手指來輔助比較方便,但要記得是把骨頭放在你的盤子裡而不是桌上(除非主人帶頭丟在桌上)。此外如果你是吃蘆荀、春捲、小點心、三明治、麵包、Pizza、炸雞塊(雞米花)、薯條或玉米等用手指比較靈活掌控的食物時,就不用刀叉啦!

也許在你的家中,你可能隨坐隨吃,但在澳洲是習慣大家都到齊了才一起開動!對於在台灣只需筷子一雙、一支湯匙的簡單餐桌擺設,比起來,澳洲的Table setting比起來是有一些複雜,但還好啦!

這些cutley包括刀、叉、湯匙及不同大小的刀叉湯匙所組成。中間放著餐盤,左叉右刀及湯匙是基本擺法,不用擔心,只需由外圍依序使用就錯不了。真的不懂就開口問主人或朋友,他們會很樂意教你的。左手邊的小盤子一般是放麵包的,那把小刀就奶油刀,吃麵包大口大口的咬是很豪爽的台灣作風,不過在澳洲,你需要撕成小口小口的吃或沾湯吃。如果你要塗奶油,也是一小片一小片的塗。

有時會拿錯別人喝水的玻璃杯,記住,右手邊那杯才是你的,大不了開口確認一下,總是不會錯的!。餐桌巾一般是會提供的,記得在開動前放在大腿上,並記得那是拿來擦嘴,不是擤鼻涕的!

 Dining in 在餐廳用餐

不同於台灣的小吃店或路邊攤,在澳洲吃飯的餐廳一般是店面,看起來比較正式,但NO Worry,氣氛還是很輕鬆的。只需推門進去,站一下等waiter為你帶桌,千萬別一頭往內衝。如果你是客人,通常主人『指定』你坐在那裡!如果只是在Café或Pub吃簡餐,隨便坐即可。在大的Food Court中你可能會需要和陌生人一起Share table,最好別把公事包或書包往旁邊一扔,佔了一個位子。如果你真的找不到位子,向那些書包/公事包佔位子的『開口』說一聲『Excuse me,May I share this table』,你應該可以拿到位子坐下來吃飯。

一般是男的找男桌,女的找女桌去Share table,儘量避免男的去Share女的table,或反過來。Share table的缺點,就是你要有心理準備,你同桌的桌友會和你搭訕,最好禮貌的回應,可別埋在叉燒飯裡猛吃!如果你需要waiter的服務,只需舉個手做個手勢,確定他看見即可,可別大呼小叫的驚動四座。

 分擔帳單

澳洲人分擔帳單(spliting the Bill Share)的方式可能對台灣人習慣請客買單的模式非常不同。所以當朋友或有人邀請你一起去用餐或喝咖啡時,你最好有心理準備一起『share』這次用餐或喝咖啡帳單的心理準備,除非一開始你的朋友或邀約者就表明是由他請客。但一般男女約會,總是由男士負責買單,後來隨著你們的感情發展,再來決定是由誰負責買單。

在某些戶外的Café或Pub,一般是先點餐或飲料、買單、然後再找位子坐下,餐點或飲料則稍後送達。如果是在餐廳或有較多位子的Cafe,一般是請侍者把帳單拿來,在座位直接付現金或刷卡,很少直接拿著帳單到櫃檯去買單的。反正你坐定之後,看帶位者或侍者怎樣您解釋,遵守即可。比如說在時時樂,又是要先叫你點餐、買單、帶位、吃完拍拍屁股走人即可。

在澳洲一般是不用給小費的,除非你覺得這個侍者服務很好,你私下可以塞給他5元或10元『buy a cup of coffee』。在比較高級的餐廳,你可以在結帳時,另外多付10%當作小費,如果你不給也是可以的。在某些Cafe或餐廳,甚至在結帳櫃檯旁會有個小杯子給你放小費,但絕不是強迫性的。No worry if you just walk by!

 至澳洲人家做客

當你被澳洲朋友邀約到他家中去做客時,你一定會很緊張,我還記得我當初還猛問這些朋友:『要不要帶什麼伴手或是早點到達去幫忙洗菜煮飯?』你的朋友都會向你說:『Don’t worry,just be on time』他們是不會挑剔你任何的冒犯或不禮貌的小動作的。如果邀請函上有註明BYO(Bring your own)或BYOG(Bring your own Grog),你就得自備你喜歡的酒類飲料啦!

如果是註明『Bring a plate』,請不要誤以為要自備空餐盤,而是要你準備任何拿手菜一起來share。你可以自製或到店裡去買,可以是主菜也可以是甜點,你可以直接但非正式的打探一下,受約的朋友們會準備哪些菜,免得一堆甜點,卻沒什麼主菜。如果邀請函上面沒有特別註明是否只能帶『1個』朋友,最好直接的問一下主人是否可以多帶朋友?若可以,記得要『Bring more plates』。

如果是到主人家去吃飯,最好帶一瓶酒、一束花或一盒巧克力,千萬別只帶一串蕉,雖然在澳洲沒規定非得帶禮物才可以去吃飯,但禮多人不怪嘛!

在吃完飯後,雖然主人總是會招呼你到客廳去坐坐,但若能協助收拾碗盤或垃圾、整理餐桌或廚房,仍是能贏得主人的好感!而且這項飯後運動是不分男女的,相信我,主人家一定會say NO,但還是捲起袖子協助一下吧!人多好辦事,而且待會吃甜點或聊天時,也不怕女主人仍站在碗盤中缺席。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主人家造訪的客人(包括你是第一次入住住宿家庭的學生),主人一定會帶你走一圈,澳洲人是很以他們的房子為傲的,記得說些讚美的話。

澳洲倒沒正式的規矩說你何時該結束訪問,但請記住:一吃完飯就落跑,絕對是很失禮的事,如果真有事情,就不該接受主人的邀約。最適當的時機是大家決定一起告辭。如果是Party,最好不要第一個或最後一個離開。

如果你在主人家使用洗手間,記得離開時把門打開(澳洲人家裡是很少上鎖的,如果你門關著,代表你仍在裡面使用)。記得不論房門是否關著,要進入之前一定要先敲門,並在門口稍候,等候有人回應或請你進入。

果你在主人家過夜或是住宿家庭的學生,使用浴室最好在10─15分鐘內完成,並確定使用後保持乾淨與乾燥。地面上的水可以用Bathmat去擦拭,洗手檯上的水可以用抹布或浴巾擦掉,浴室的下水孔若有毛髮,也要記得順手撈掉。

別忘記在說再見時,再說聲謝謝,感謝他們的招待,更正式一些你可以在隔天寄一張小卡片,或打個電話再次的致謝,最差勁的舉動則是你接受了主人的邀請,卻爽約未到,恭喜你,你的惡名會很快的傳播出去。

 在公共場合的禮儀

澳洲人在公共場合仍然是十分講究禮儀的,比如說排隊─不論是在公車站或買樂透,都常會見到大家排成一列,甚至會互相謙讓。這種習慣是確保每一個人都可以受到公平、平等的對待。

 Shopping

在台灣殺價是種樂趣也是一種習俗,但在澳洲卻很少發生,大家都能接受『不二價』的觀念。(會不會在台灣商家是先把價格標高,然後等客人來殺價,反而取得正常利潤,而不殺價的客人,利潤就算是多賺到的?)

但是如果你是買車、買電器或大型傢俱,倒是可以趁機多要些額外的贈品或免費運送。甚至可以說我現金付款是否有更低的折扣?當然如果你買西裝等衣物,也是可以要求有額外的贈品,比如我買一套A$699的西裝,我就可以要求是否可送2件襯衫+2條領帶?一般店員在促銷時,是很樂意這樣子大放送的。

在跳蚤市場中,你就可以發揮台灣人的殺價本領,但是,相信我,能殺掉2元澳幣已經很不錯了,不必嚐試去殺對折,那只會換來別人對你憎惡的臉色!尤其是那些歐洲或比蕯王國移民來的人。

 排隊Queue

你到了澳洲會發現澳洲人在擁擠的場合真的很守秩序,如果你在雪梨市中心QVB前面的公車站牌等過車,你會發現善良的澳洲人一定自動排成一列順序上車,而爭先恐後,拚命推擠上車的人,一定是遊客。而澳洲人卻很能容忍這些遊客粗魯的行為。

澳洲人都很有耐心去排隊辦事或購物,甚至和台灣人一樣會漏夜排隊買演唱會或球賽的票。排隊也有不同的形式:在銀行或機場會有欄杆隔開服務區及排隊路線,只需排成單一路線前進即可。如果都沒圍欄,澳洲人還是會自動自發的排成一列。

在超市或大賣場或政府單位,就會同台灣一樣抽號碼牌並等待叫號服務。甚至在許多場合沒有圍欄或號碼機,服務人員會叫”Next Please”,這時大家就會『自動』的依先來後到的順序,去購物或接受服務。千萬別插隊!若真的你很趕時間或待會有急事,你可以很禮貌的向排在前頭的先生或女士解釋你的情況,看他們是否願意讓你插隊。

如果你是在銀行提款機(ATM)領錢或存錢,你最好保持距離提款人約2公尺的距離,倒不是澳洲人的規定,只是大家的默契及給予使用者的隱私及尊重!

 說母語

由於澳洲人一般是以『英語』作為溝通的共通語文,雖然在澳洲偶然(或是常常)用中文來交談,是一種休息(但不要太過)。但是在某些場合,說母語就成了一種忌諱。比如說在語文中心學習時,如果課堂上老師曾規定不准說母語,你最好乖乖試著遵守。如果是在課外,你則自由發揮,看著辦!

如果你和數位朋友或同學在一起,而當中有人不會說你的母語,你也最好儘量避免,或者在說母語之前向你的朋友或同學,先解釋為何你要用他聽不懂的語文交談,及交談內容大概是什麼,一般他不會太介意的。而且你最好長話短說,以免讓他誤會。

 守時

澳洲人雖然常被人們批評為懶散的人,但對於守時,可一點也不馬虎。所以如果你會遲到,最好在原約妥的時間前約15分鐘打電話告知可能會晚到幾分鐘。如果沒有另外告知,最好也別遲到超過5-10分鐘。

如果你提早到達,你也應該先打電話問一下是否OK,要不然就先去逛逛,差不多時間了再出現。如果你不確定會面地點在哪裡,寧願早到也莫遲到。

所以,如果你住在住宿家庭裡,不回家吃飯,最好在4:30─5:00左右就告知Homestay,千萬不要6:25分才通知Homestay,你會變成『討厭鬼』的喔!

 在戲院或劇院中的禮儀

將心比心,在戲院或劇院中最令反感的行為就是『大聲說話或交談』,因為絕對會掃了大家看戲的興緻。再來就是在戲院或劇院中吃薯片的『咔吱咔吱聲』或撕包裝紙的聲音,再來就是手機的擾人鈴聲。

在許多現場表演的劇院,如歌劇院、演奏會、演唱會、舞蹈表演等等,『遲到』倒不惹人討厭,只是不會讓你入場觀賞,除非到了中場休場時間。所以還是準時比較好吧!

 在公共交通系統上

通常澳洲人並不會在上下公共交通工具時會推擠,而且大多人都能遵守『先下後上』的精神。

若真的要說有什麼規矩,可能就是密閉空間內不可以吸煙,腳不能蹺放在前面的椅子上。把背包放在座位旁佔位子不讓人坐倒不犯法,只是不太道德,你說一聲招呼還是可以坐下。(尤其是已經一大堆人站著,你還可以佔位子呼呼大睡!)

澳洲倒沒有真的標示博愛座(在台灣即使標示了,你還是可以理直氣壯的佔用並假裝睡覺),只是靠近門邊出入的幾個位置是禮讓給老人或行動不便的人。如果老人或行動不便的人,你倒是可以佔用的,,一但有需要,你的讓坐行為會贏得許多人讚賞佳許的『眼神』!

在早期澳洲或美國的電影裡,男仕讓坐給女仕,年輕人讓座給老年人是一種習俗。很幸運的,現在澳洲並不強迫施行,只是你善心的讓坐給老年、懷孕婦女或有幼童的家長,你還是被鼓勵這樣做的。

 道路規則

澳洲的道路規則是極為嚴格的,且以確保『人車』安全為最高主旨。雖然各州有些許不同(如行車最高限速)但大部份是差不多的。你一上車,不管前後座,一律需要綁上安全帶。亂丟紙屑、菓皮或煙屁股也在禁止之列,當然邊開車邊打行動電話更是禁止。

根據澳洲法令,即使你是騎短途的腳踏車騎士,你也得帶安全帽,夜間車尾的紅色閃燈也得依法打開。當然法律是不允許你騎腳踏車時後座載人或『站』人的,除非你是搭載幼童,並依法將幼童放坐在腳踏車安全椅中,並戴上安全帽。

如果你是開車,那規矩更多了,比方說直行車優先、大角度轉彎車要讓小角度轉彎車、在圓環要讓右方來車等等。很多你用台灣開車的習慣來此駕車,絕對紅單跑不了的。

 手機禮儀

自2003年起,澳洲開始大力推動全民手機禮儀大行動,最令人討厭的事,莫過於你的鈴聲音量大到令人反感,或者是你高聲的講手機。當然你在上課或團體討論時,手機的來電干擾,也是令人反惡的行為,這又可擴及到你在參加畢業典禮、探病、婚喪喜慶的場合。所以在某些餐廳或戲院、教堂等地會要求你關機或改震動。

 當著面拆禮物

很少國家的人會像澳洲人這樣,滿心歡喜的接受你的禮物並當著你的面打開端詳一番。(當然在婚禮或生日Party並不會這樣做的啦!)所以你不要太吃驚澳洲人這種直爽的個性。

 正確的穿著

事實上澳洲人都穿的很輕便隨性,但如果你在邀請函上看到『Black tie』、『Lounge suit』或『Business suit』,你可就要特別注意啦!Black tie是指男士要穿正式服裝並打Bowtie,而女士穿長禮服。Lounge suit是指男士穿西裝並結領帶,女士穿長短禮服均可。而Business suit是指男士穿西裝並結領帶,女士則穿一般上班較正式的服裝即可。當然任何國家的傳統服裝(例如我們的旗袍或唐裝),在正式場合都是十分適合的。

澳洲人沒有嚴格的規定有哪些顏色的服裝不可穿著,但是喪禮一般都會穿著深色系的服裝。澳洲也沒特別規定服裝的布料多寡才算是正式,一般澳洲女仕很喜歡穿露肩低胸的禮服或超迷你的短裙,但是記得在露出的部份要打扮或剃腳毛。如果上教堂當然要穿的正式些,也不可以太裸露。

ACIC澳洲留學顧問中心

澳洲總公司
Level 5, HSBC Center No. 580
George Street Sydney NSW 2000
Tel : 02 9286-3799

台北分公司 (近台北車站)
台北市中正區懷寧街17號6F-1
預約專線:02 2331-2362
諮詢專線:02 2370-2669

台中分公司 (近進化路麥當勞)
台中市北區榮華街143號7F
預約專線:04 2230-9819
諮詢專線:04 2230-9801

 

ACIC Taiwan 採預約制-線上免費諮詢諮詢前:請先瀏覽本網站、預先做好功課喔!

ACIC Taiwan在台登記為:翱大利亞留學顧問社,中華民國留學公會 會員編號第10號

 請聯絡『賴經理』Line ID:acicbooking 安排跟『宋代表免費、線上諮詢 ;預約時間~週一~週五 11:00-16:00

 taiwan@acic.com.tw   Acic Taiwan 

ACIC 台北分公司    100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1段72號2F  統編:27189293 TEL:02 2370-2669 (恕電話及現場諮詢)

ACIC 台中總管理處  404 台中市北區榮華街143號7F      統編:17192642 TEL:04 2230-9801 (恕電話及現場諮詢)

ACIC 澳洲總公司   Level 5 HSBC Centre, 580 George St., Sydney 2000 NSW TEL:02 9286 3799 ABN:23070212645

Copyright © 2004-2022 ACIC 澳洲留學顧問中心台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ACIC Taiwan係專業的留學代辦服務公司,依法不能從事移民諮詢及代辦,若有任何移民澳洲的問題,敬請貴客逕向台灣合法之移民公司洽詢。

本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正式學費、開課日期、就讀年限、入學條件,敬請以相關學校之官網及入學許可為準。

經由本網站外連之網站訊息,僅供參考,ACIC恕不另行個別主動通知變動及負責。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