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IC澳洲留學顧問中心

宋代表的留澳經驗談

我為什麼會到澳洲唸書?

先認識澳洲英文與澳洲人

準備出發囉!

抵達雪梨展開新的生活-上

抵達雪梨展開新的生活-下

準備承受文化衝擊的海嘯

我讀研究所的經驗-上

我讀研究所的經驗-下

 為何讀書移民卻找不到工作?

 

除了讀書,還有很多事可以做:

打工輕易的養活自己!

英文持續的進步... 

 

 

 

 

 

 

 

 

 

 

 

 

 

 

 

 

 

 

 

 

 

 

 

 

 

 

 

 

 

 

 

 

 

 

 

 

 

 

 

 

 

 

 

 

 

抵達雪梨 展開新的生活-上

簽證終於拿到了!訂妥了機票,決定好出發日期,將抵達時間和張總顧問確定,約妥在機場B出口見面!一切都打點好了。在我那個年代,往雪梨不是坐國泰就是坐新航!反正第一次出國,能到就好!我還記得我那時還拿逐次加簽的出入境呢!

如果你出國前是個上班族,別忘了將手邊的工作做一個整理,方便離職時的交接,千萬不要虎頭蛇尾,不清不白的不告而別。如果你是應屆畢業,或只是以等待出國學為唯一的業務,則你就可以為出國所需的物品,開始作準備。出國行李一定不少,若真要靠出國時,航空公司托運的隨身35公斤行李,那肯定不夠。

至於那些要先行託運:一定是書籍及衣物。因為此二者不僅重,體積也很大,尤其是書本。文具在澳洲比較貴,加上不怕長期運輸,且耐摔,因此先託運是比較理想的。至於帶那些書 ? 有關學業方面的書,以你最常看、最上手、最需要、最有伴我浪跡天涯的,為優先考量。中文書或原文書都無所謂,尤其工具書像字典、辭典、萬用字典等或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介紹的,都將會是你在國外最大的幫手。

而該帶那些衣物 ? 則視前往的地點及當時當地的季節狀況而定。此外郵寄衣物最大的一項妙用,就是可以利用它們保護其他比較脆弱的物品,也可以塞在包裹裡,以防止擠壓、碰撞。而使一些較結實的物品,不會在運輸過程中,被摔的破裂四散。即使當時當地氣候溫暖,或正值夏天,衣物中也不要忘了帶一些薄的禦寒衣物,否則天氣一旦突然大變天、轉涼了,你凍的發抖,要等家中寄來的又太慢,想要在當地買,又捨不得、不甘心。徒增煩惱。

至於其他雜物,一般來說澳洲東西還算便宜,普通的生活用品倒不必在此台灣買了寄去,否則帶滿一箱牙膏、牙刷、香皂、洗衣粉,活像逃離一樣,有時不只自己,連澳洲同學看了都覺得好笑。當然這是媽媽的愛心,願意讓你不辭辛勞,千山萬水度過,也就無妨。

每一個紙箱打包妥當後,你就必需用盡一切方法把它封好,寬膠帶得一層層、慢慢的封、貼好,若不貼好。等物品紙箱運到澳洲時,恐怕已經慘不忍睹了。其他要注意的是,不管你去念什麼科目,最好會英文打字,因為一些基本的報告作業,和畢業的論文就靠它了,而且打的越快越好。

更理想的是要會使用電腦,基本的文書處理軟體一定要會,因此建議還沒有出國的同學,行前沒事,除了開心的吃歡送宴之外,不用特地去學英文,倒不如學習一些使用電腦的技巧,以後用電腦打報告,趕作業,就不至於總是要求於人,或感覺吃力萬分了。

離出發的日子越來越近時,應該去找找你的牙科醫生,好好的整頓一下你的牙齒;有近視的同學,則找找你的眼科醫生,確定度數沒有問題;戴隱形眼鏡的同學,別忘了去藥房,購買攜帶你慣用的隱形眼鏡藥水,因為到了澳洲牙齒或眼睛出問題,總是麻煩事。

個人的重要文件:如英文版畢業證書、英文成績單、任何有關的個人證明文件-如護照、簽證、國際駕照、台灣的駕照等等。若有需要公證(public notary)的文件,也要儘早辦理。上述文件,最好能多影印幾分,記得留一套備用的,交付給家人保管。照片也應多帶幾張。一些重要的聯絡住址、電話最好能做成小冊。

此外,你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送給接機的人,及住宿家庭的主人。特別是一些富有中國文化風情特色的小禮物,如中國結,一個100或50元的玉器,在澳洲是蠻受歡迎的。不管在那兒,禮尚往來是不變的道理。但切記要在適當的場合,因時制宜的表現出來。不但做好國民外交,往後住宿的日子,也會備受禮遇。

可別忘了帶一些自己,及親人在台灣照的照片,這可以使你與住宿家庭成員有更多的聊天話題:一來不至於找不到話題與住宿家庭溝通,二來也可順便介紹一下台灣的風土民情。總之,行前做好萬全的準備,可以使自己到澳洲後,更快進入狀況,不至於因為缺東少西,而手忙腳亂,進而影響讀書的心情,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銷,畢竟父母賺錢是不容易的。

當一切都準備妥善,也不應讓行李過重,在抵達機場以前,就該稱重,重要物品應隨身攜帶,若帶不走的,就要考慮是否很必要,也可以先用郵寄處理。

談到新航,我真的要由衷的感謝那位不知名的地勤小姐。20多年過去了,也許她根本記不得有幫過我這忙,但對於初次搭機的我,真的感激不盡。事情是這樣的:我在打包時沒注意到託運重量的問題,所以電火、電鍋、電腦都一股腦的塞!到了新航櫃檯一秤,哇!128公斤,地勤的那位小姐很好心的讓我寄艙托運40公斤。

剩下的88公斤,若真要算錢,足以再買一張來回票了!所以在那位好心小姐的建議下,老爸決定過幾天再拖這些行李到雪梨來,順便看看我!當一切就搞定時,也快要登機了!就在轉身離去時,只見那位好心的小姐拿著2張行李條邊跑,快步的跑到輸送帶尾端,邊喊著『宋先生,您可以再多放2件行李!』就這樣,又多上了40公斤的行李!真是令人感動!只是托運上來的是顯示器,以及我的一箱文法書。最重要的換洗衣物,居然沒跟上,害我靠著2套換洗的衣物,撐了2週,直到老爸來看我!

不知道其它出國留學的學生會不會在出境海關處落淚?我在踏出國門之前都裝得很堅強,倒是老爸常常偷偷在夜間抱著枕頭哭,還被老媽罵:『兒子出國去讀書,又不是打仗,有什麼好哭的!』,好笑的是我出國後,倒換成老媽抱著棉被偷哭,反過來被老爸譏笑的場景!我想是因為我當年太胖,既沒上成功嶺暑訓,又沒當2年兵、沒和家人有分別的經歷吧!話說回來,即使我裝得再堅強,在海關長官敲下出境章的那一剎那,我的淚水依舊奪眶而出,只能向著矇朧的老爸、老妹們猛揮手說再見!

在這裡,又得感謝另外三位不知名的小妹們。話說在新航排隊等Check-In時,老爸擔心我第一次出國,會在新加坡轉丟,或是到了雪梨機場沒見到接機的張總顧問。就這麼巧,在我們後面有三位小妹妹,已經移民到雪梨。因為收假要返澳,也正巧坐同班飛機,可以同進同出,這下老爸可樂呆了,直向她們三姐妹請託,務必帶我這隻菜鳥到達雪梨,她們也爽快的答應。

等飛機真的到達雪梨機場,另一椿糗事又發生了。在我那個年代,在入境處使用行李手推車,一次是要索費澳幣2元的。澳元分紙幣及硬幣兩種;紙幣分5,10,20,50,100五種。硬幣則分5,10,20,50分,1元,2元等6種。這下可好了,我全身上下只有現金大鈔,沒有銅板,要兌換澳幣又得到外面。

我正打算開口向這三位小妹妹出聲借銅板時,她們貼心的對我說:『我們恰巧多拉了一台手堆車,借你用吧!』。正常人在孤若無依的海外,遇上這種善行,可能會感動的下跪道謝吧!我猶記得我只呆呆的說:『喔!謝謝!』,依舊沈浸在昏睡半醒之間。

等到過了檢疫海關,來到出境大廳見到張總顧問,才回神向張總顧問借了一枚2元銅板,但三姐妹早已不知去向!多年來埋在心中的這份感謝,藉此機會說出,也祝福不知名的三位貴人永遠平安幸福。

我不知道別人的接機服務是怎樣做的?因為我當初是由張總顧問親自來接。記得下了機,主動於第一時間,如:機場,或住宿家庭中,打電話通知父母已安全抵達。

我預訂住的地方是我台灣老板張先生移民到雪梨的好友家。原本想是住在Homestay的,但拗不過張先生好友的勝情邀請,只好勉強答應。等上了機場計程車,才知道那個新高級社區有多遠,連計程車司機的地圖上都翻不到,還得勞駕這位司機沿路問人!到了目的地,這位大哥也很客氣的減收20元澳幣,畢竟繞錯了路,也停下來好幾次!謝謝這位大哥!

由於路真的太遠了,加上落腳的房間是在車庫旁另外隔間出來的,非常大也很舒適。只是被旁邊的大樹蔭影一遮,在夏末秋初的日子,也覺得寒意十足。張總顧問則是考慮到,若車子在車庫中暖車或忘了熄火,會不會把我給焗死了?所以向主人婆婆說明之後,我們決定先回到張總顧問的家中暫住一宿。於是我們搬起了行囊,走到火車站,坐車回張總顧問住處。

這時我之前所做的功課就完全派上用場了,我很清晰的找到我現在的所在地,先乘紅線火車回中央車站再轉藍色線回Bondi Junction,張總顧問很訝異我的表現,由於先做了功課,所以對他的沿途詳細解說,我很快的了解雪梨的一些概況。

我很感謝有這麼多的貴人,處處適時伸出援手來扶我一把!我在雪梨的第一夜,是睡在張總顧問的床上(他倒在地上打地舖)。由窗戶望出去,就可以看見雪梨大橋及歌劇院的一角。在這裡還鬧出個大笑話:由於累了一天,張總顧問要我小睡片刻,沒想到一睡睡到七點才醒,此時張總顧問也細心的要我撥電話回家報平安。由於剛睡醒,澳洲氣候又乾,喉嚨一緊,反而說不出話來。情急之下,話筒拿給張總顧問代言,倒是老爸以為我想家哭的說不話來!

隔天,利用張總顧問上班的空檔,他很細心的帶我到銀行開戶,談利率及匯率,若條件不妥,則換另外一間再談。在市區內,他也細心的教我買火車票、公車票或渡輪的要訣。由於在腦中有了一張地圖,所以很快的,我就可以在雪梨市內來去自如,也順利的找到住的地方。

語文學院是我在澳洲留學生涯中最輕鬆的一段,但當時自己卻不這麼想,只把發條上的緊緊的,像塊乾海綿似的貪婪的吸收新知。真不知道該說運氣好還是不好?我在第一天分班考試時,就力氣放盡,結果被分到最高班!第二天上課時,差點沒昏倒,硬著頭皮到校長室,向校長要求換到低一點的班。校長倒堅持不准換,他的理由是:程度好的學生,更要接受程度高的磨練!

所以我就在最高班磨了30個星期!這位丹尼斯校長,還真的跟他很有緣:我在北雪梨讀商學院時,他升任到同樣位於北雪梨的天主教大學;我在就讀西雪梨大學研究所時,他又升任到西雪梨大學;我去雪梨科技大學讀研究所時,又升任到雪梨科技大學!緣分是不是很奇妙呢!

 我學習英文的經驗

很幸運的,由於當時張總顧問推薦的這間名校Holmes,是以溝通英文見長的學校,完全符合我當初的學習目標 - 把英文的聽跟說給練好。依照我的經驗,在語言學校課堂上,全都是以英文授課,所以上課的前幾天或幾週,可能會有短暫的不適應期,但是只要同學用心及忍耐,學校老師及同學,都會給予適當的協助,快速的適應英文交談環境。而且為了讓本身的英文更快速的進步,同學應把握住每一個可以用英文的機會,將英文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跟台灣補習班不同的是,語言中心的上課班級人數通常在10~15人之間。也因此盡量降低老師和學生的人數比例,結果就是老師常常就會叫到你,以增加個人學習的機會。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可能來自數個不同的國家。在國際性的環境內學習英文,只要學生放開胸襟,既可練習英文又可結識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

學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有很多的機會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學習的範圍不會侷限於課堂上,老師常會出一些日常生活方面的作業,讓同學接觸課堂以外的人、事、物。剛開始上課,也許你會覺得很簡單、都聽得懂。別揚揚得意喔,老師只是放低程度,試圖瞭解大家的理解能力,並引起同學的學習興趣及信心而已。

一旦較進入狀況後,想要一路跟上進度,最好還是要事先預習,課後複習比較好。而且將老師規定的作業,按時完成。此外和班上同學大方對談,不僅可以增進口語能力,也可以接觸到更多元的文化,攪不好以後去他國家玩,一切招待全部免費。

上課會採取分組討論的方式,大家都有機會說英語,最重要的是,老師總是會設法讓大家聽懂她所說的內容,外國人大致上都比較愛說話,這裡的課程著重在會話及討論,與台灣著重文法、單字的教法有很大差異。而且老師會用遊戲或戲劇的方法,帶動上課內容。這種活潑的方式,往往可以使我們更容易熟記單字及文法,比起台灣的填鴨方式,有效多了。很多人都以為在台灣,英語在日常生活用不上,但事實上,來到澳洲之後更決得這是整個社會、時代的趨勢。

每個人都要去面對”需要英文”這個潮流,而且你想要找份理想的工作,英文往往是決勝的利器。出國留學,除了取得文憑及做學問外,更有機會做國際性大格局的比較。加上不同文化的衝擊,會刺激自己做更多更廣的思考及省思,我在澳洲學習後,每次回台灣,真的覺得看事情不一樣了。

語言的訓練,不只是拼命的去閱讀、背單字文法而已, 還要有”不得不去衝”的決心。語文中心的上課課程很緊湊,往往來不及思考上個單元的內容,下一個單元就來了。聽寫能力的培養,我是以看電視或聽收音機的方式進行。不論是國際性、世界性新聞,甚至背流行歌曲的歌詞,來進行訓練。每一樣都足以讓人手忙腳亂;在教室內,只有聚精會神專心一志,才可以聽得懂老師的解釋及內容。而繁忙的家庭作業及報告,都可以讓你寫到夜深人靜 。

有些老師,非常重視寫日記的習慣,還規定每天上課開始時,以日記與同伴分想,並藉此來糾正我們的文法及句子。 我可一點也不敢馬虎,因為我很想學習更多在台灣以外的教材及教法, 同時也重新享受做學生的快樂。我覺得學習英文一定要有一個明顯的目標,若你假設在要口語講得好,你就要多聽多說;若是希望文章寫得好,就必需多閱讀;在台灣的英文教育方式下,為了應付升學考試,我自認在各種英文考試中,都有不算差的成績。

來到澳洲,我才發現要輕鬆的表達心中想法的能力,是國內學校英文教育中,最缺乏的。語言與翻譯大有不同,要從生活中直接去反映英文的能力,是直到我選擇到澳洲學習語文後,我才體會出的道理。只有將自己置身於英文環境,丟掉所有的”中翻英”之習慣, 英語才能輕易地朗朗上口。

當然一開始會很沒安全感、很害怕。一旦突破這關之後,那怕講錯會被人”小笑”一下下,也會因為累積的自信及膽量,使自己在受到糾正後,更敢開口講出正確道地的英語。也就是說,經過不斷的上衝下洗你的腦袋,久而久之習慣了一定的用法,自然而然,便可以較國內的學生有更強的英語能力。

你一定要在上課前先預習上課的重點,有些會大膽的請老師說慢一點。反正大部分的學校會提供相當的服務,來幫助學生改善他們的學習技巧。你必須學習不害羞、厚臉皮、開口說,不懂的地方就要請老師解釋,而有不同的意見時也要說出來,和大家討論。在澳洲,和老師溝通或者是意見不同,並不代表不尊重老師或是挑戰老師的權威。相反的,老師會很喜歡你的。

如果你認為考過TOFEL/IELTS,就可以來到澳洲讀書、並能學好英語的話,大多數的同學都收不到預期的成果。反而那些在台灣就做好心理準備,能夠在澳洲管理好先學習會話英文、學術英文及控制自己決心的人,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甚至超過預期的效果。

以下就以出發前的準備內容,和到達澳洲後的自我管理,提供我的經驗:

 入學點及分班

如果你是要讀GE並通英文的人,你可能選擇每週一入學或固定開課的時間點入學。一般來說私立的語文中心都歡迎學生每週一入學,這是因為GE普通英文的教學,並不像台灣的補習班有固定的教材、固定的進度,非得由第一冊第一課上起,到第九冊第12課結束。澳洲語文中心的GE教材,都十分彈性,由當週的公共話題教起,並引導同學做聽說讀寫的相關練習,所以沒有一定的教材。但請你注意,大學附設的語文中心,比較希望你依固定的開課日入讀,可能是方便作業吧!

如果你想申請入讀EAP學術英文,那就得注意囉!你可能需要檢附一年內正式的IELTS或TOFEL成績,提出申請。如果沒有考過正式的IELTS或TOFEL,學校會選給你GE普通英文的Offer,等你到了學校,做完分班考試,如果程度不錯,就會讓你直接去讀EAP的課程。

反之,如果學校依據你檢附的IELTS或TOFEL先給你EAP或直升英文班的Offer,但是你在分班考試中表現沒有你的IELTS或TOFEL成績亮麗,學校及老師可是有權請你由GE或較低的EAP班讀起。當然啦!如果你在這4─5週的課程中,表現恢復了你IELTS或TOFEL成績的水準,下一次升班時,學校會讓你跳班,繼續追上你設定的進度!

 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在台灣沒有認真讀書的人,到澳洲後會更加放縱自己,反而在台灣工作過、或刻苦讀書的人,到澳洲會更加用功。在來澳洲之前,您必需養成預習的習慣,這直接關係到您的讀書的成效。學校名聲的大或小,和你的學習習慣相比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好的讀書習慣。你在澳洲必備的書籍,包括     中英字典,英漢字典,同義字、反義字字典、迪克森片語,以及相關的文法方面的書籍。

 廣泛的參與課程

這是我由衷給的忠告。西方學校的老師,只在學習過程中,給與協助及鼓勵。上課的氣氛是很輕鬆,沒壓力的。但台灣學生誤會成內容太簡單而覺得學不到東西,反而向學校建議,應該由早上到晚,給予學生極端的壓力,製造學習上的痛苦,才是有效的方法。

其實不能因為老師沒有給予太多的家庭作業或心得報告,就表示沒學到東西。事實上,下了課到Woolworth 或Franklin等超級市場去shopping,就是做功課;因為有太多的蔬菜,水果,日常用品的中文名稱,我們都懂;但是英文名稱,知道的,就寥寥可數了。

 沒有預習功課,就不要去上課

進修期間,你需要嚴格的自我管理,你沒有預習功課,就不要去上課。     這不是要你沒有預習就真的不去上課,它是告訴你沒有預習的課堂效果是很少的,是不值得的。反之有充分的預習,對老師將要在課堂上講過的單字,文法,提問等做到心中有數,對你不理解的部分,當天向老師求解,其效果就明顯不同。不預習的人往往在課堂上,只會對不理解的部分作標記,打算回家後查閱字典搞清楚,結果總是會不了了之。

 勤加練習聽力

你一定要勤加練習聽力,在課堂上,要盡快掌握老師的常用詞和常用用語,以便容易聽懂老師的講解。每個人都有自己慣用單字和用語,老師也是一樣。上課時把你聽不懂的,用音標記下來,看機會向老師討教拼寫及解意。這樣每天討教10個左右的單 字,幾周你就基本能聽懂老師的講解。

聽寫教材的練習部分,則是在下課後到學校的視聽教室,借用學校的錄音帶,把教材上部分反覆細聽,再寫下來,和教材後面的Tape script對照比較,看有多少錯誤 ,和聽不懂的部分。掌握之後再聽幾次。這樣每天堅持1-2小時,一個月後,你的英語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

多聽廣播,也是很好的方法。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鐘,做廣播『廣告』錄音,反覆把聽不懂的單字查出來,再回過頭來聽,就能聽懂多一些。這樣堅持下來,一年後你能聽懂很多廣播內容。     每天用英語寫日記、寫E-Mail,哪怕 只短到一行;走路時同路邊的樹木和小鳥用英語對話;向上帝、佛祖祈禱時用英語禱告;遇到台灣人、中國人時也用英語對話。總之要多講英語,多用英語。

 廣泛的閱讀

多閱讀書籍,每個學校都有圖書室,你選出一些適應你閱讀的書,每周讀一本。內容可以是兒童作品,普通小說,雜誌,報紙,甚至是社區廣告、大賣場的DM等等。沒有讀過一本書的人,和有大量閱讀的人,英文實力是無法 相比的。此外現在網路比起我當年是進步的很多,你可以每天去學校電腦室,上網瀏覽39所澳洲大學的網站,相信你可以學到2-3萬的常用當字及寫作技巧。這比你去死背字首、字根,或上中文MSN、打電動來的有用處吧!

 腳踏實地的升班

升班是另一個會困擾同學的問題。同學在入學的當天,會有一個分班考試,依同學考試結程分到不同程度的班級。然後每四週依同學的學習近況升班。同學應該了解到,英文程度不好,是不被學校允許跳到EAP或更高班的。不踏實的跳班,將是浪費時間,金錢的舉動。如果一個用功的台灣同學,能在澳洲當地強化自己說及聽的能力,每十週的努力,可以使IELTS的分數,向前推進0.5-1分;反之,如果是靠純熟的考試技巧升班,等同學升入了大學或研究所,面臨了巨量的論文或報告,辛苦的還是同學自己了。

會以這些要求來約束自己,引導自己的人,一年以後的成績是可想而知的。你的自信心因此會大增,為你未來的進一步進修,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沒有付出辛苦,沒有付出代價,也就不會有成功,學習語言也是一樣。

 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學英文

在這30週期間,我很努力的在週一到週四的學習期間全力的上課,仔細的吸收老師的教導。澳洲的英文課是規定每天5小時的課程授與及自修。我則在下午2點之後,強迫自己留在圖書館一小時,將今天的課程消化,並將老師交待的功課寫完。再泡在視聽教室一~二小時,強迫自己聽一卷錄音帶或IELTS聽力測驗,或者看一部有英文字幕的影片。如果真的還有空,就到電腦室去練習打字。

但在週五的下午,我則放自己半天假。2點以後就下課了,到超市補給或和日韓朋友一起去請老師喝咖啡,順便來堂『Free Talk』,多划算啊!一杯咖啡才一元澳幣,二、三人分攤下來才幾毛錢就可以請到一位專業家教老師上30分鐘的免費英文。或者心一狠,再約老師週末來中國城港式飲茶,自己吃的豪華,又可以上2小時的『Free Talk』,又可以建立國際友誼,真的一舉數得。

逛超市也是很好的英文教學之旅喔!在週三傍晚起,住家的信箱一定塞滿了大賣場或百貨公司至連鎖超市的目錄或型錄。可別小看這些在台灣被稱作『垃圾郵件』的寶貝,它們可是英文字彙的最佳來源喔!我的經驗是利用週三晚上,固定將某些我想學的單字抄下來集結成冊。

週四下課後,就跑去大賣場或超市,利用這些單字詢問工作人員,若不會或唸不準的字,就厚著臉皮請他們教,100%都會很熱心的告訴你。瞧!又是免費的『Free Talk』!當然囉,在這些型錄中還夾有許多折價劵喔!可以收集起來,以便日後沒折扣時,採買來用!另外,在澳洲的大賣場或超市收據背面,也有暗藏玄機,可別看都不看就扔了,一來這些收據背面也有折價劵;二來,若商品有暇疵要退,或者買錯了要換,都需要收據的。

有時週五下午,我會和同學相約去看不同的博物館展覽,這也是學英文很好的機會。如果想多學點單字,就可以自己安靜的逛逛、看看解說、查查單字。如果想練習聽力,就參加有解說的團體,反正是免費的。這場聽不懂,休息30分鐘,喝口水,又有另外一團。如果想練習會話,就可以厚著臉皮,假裝很有興趣的跑到解說員旁邊,虛心的請教討論一番,瞧!又是免費的『Free Talk』。

如果是女孩子,就更多地方可以練英文啦!百貨公司、專櫃、服飾店、許多地方都常駐免費的英文老師!所以當初我選雪梨這種大都市也是有好處的,博物館多、展覽多、解說員還常換人,根本問不完!加上雪梨是全球最佳旅遊城市,精品店多,既可學好英文,又可以省錢的『Window Shopping』,真棒!

 為何學英文會失敗

常見的『進修失敗』原因,你大概會發現在澳洲唸書,跟台灣唸書的感覺不一樣。對海外學生而言,主要差異在於你可以自行控制學習計畫、自由有彈性,而你也必須自行研究課業。澳洲學校鼓勵發展創造性、分析的水平思考,因此將會需要完成許多水平思考,你將會需要完成許多的獨立研究的作業報告。所以同學不可以只拘泥於課堂上的學習,應該像海綿一樣,廣泛的吸取不同的知識,一陣子之後,同學就會明白,這種學習方式能學的又多又快。

目的不明確、     自己對英語沒有興趣,在父母的安排下被動來澳洲學習,也是另一種常見的致命傷。因為被逼來的,結果身邊沒有人督促,更加放縱自己,不用功讀書,這是失敗中的一大因素。苦讀書、勤做工,體力有時就跟不上,造成與校方或老師發生衝突。從第一次的請假休息,你的學業也開始崩潰。所以我雖然不反對半工半讀,但是我也不提倡在語文學習時就半工半讀。因為除了用心讀書外,你還需要運動和參加一些其他的娛樂來保持健康和精神的平衡。

一但你同學校的老師發生 衝突,要盡快解決,不然時間久了,你會失去對學校和班級的感情,開始厭倦讀書。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式,有時免不了不合你的胃口。一但有了不愉快,忍耐是上策。另外也要避免和同學發生沖突衝突。

學業沒有進步,失去學習興趣,沒有預習就去上課,回家也不做作業。這樣日復一日,學業越來越差。越來越多的新單字,讓你透不過氣來,老師的講解越來越難懂,學習興趣自然喪失。這時再不努力挽回,失敗是當然注定的了。別忘了:成功永遠是屬於『有毅力和耐力』的強者。

 當壓力來敲門

在語文中心讀書時,你也可能遇到這種情況:就是你『認為』自己的英文實力不錯,但是『覺得』老師或學校在刁難你,不讓你升班或畢業。在這種情況之下,別和老師或學校吵架,趕快去報名一個正式的IELTS考試並取得高分,再憑IELTS的正式成績單向學校溝通或抗議。

請你注意:在語文中心的老師,是以你的聽說讀寫四項能力的綜合來給你升班或畢業的依據,也許你『覺得』英文不錯,但老師由你的日常表現發現在某些部份仍有進步的空間,所做出你『覺得』不公平的決定。就好像波音747的飛機,需要4個引擎平均推力,飛機才飛的穩道理一樣。所以『莫生氣』、『趕快去考正式的IELTS』、『和校方溝通』是最正確的解決方式!

另一種情況是在語文分班的時候會產生的誤會,尤其是你已經在台灣有考過正式的IELTS或TOFEL的同學。

一般的語文中心,可以把你的IELTS或TOFEL成績當做是參考資料,但仍得視你第一天的分班考試成績,做為分班的標準。對於考TOFEL的同學容易產生的誤差,是在於分班考試時,加考了聽和說,這就可能是你的致命傷,加上考試和寫的部份,不再是選擇題的模式,有很大的比例會導致你分班較弱的班。

如果你先參加過IELTS補習班的洗禮,而考出不錯分數的同學,在第一天分班考試時,也會有很大比例的同學導致分到較弱的班,這可能是你已脫離了補習班提供的題庫或範例範圍所造成的落差!

在佛法山聖德雜誌第355期的第36頁,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豐群集團創辦人張國安年輕時經營水產養殖,一箱箱的四破魚運到日本幾乎死光了。後來經人指點,放入鯰魚,運到日本時,只有幾隻死亡,其餘全存活。『鯰魚是四破魚的天敵,情況不是應該更慘嗎?』這就是自然生態奧妙之處,當四破魚面對天敵時,警戒心倍增而求生之慾望被激發,全力抵抗鯰魚的威脅侵擾,而加強了對運送過程的適應力,存活率反而提高。』

『同樣是種豆芽菜,為什麼市售的比自家種的堅挺壯碩,爽脆可口?』答案當然是我們不夠專業,而專業的秘訣僅在於一塊砧板。農夫都知道在豆芽菜上放一塊砧板,讓豆芽菜受到成長阻力,歷經這樣成長過程的豆芽菜長相不凡,賣相也不錯。你想想看,我們自家種的,寶貝都來不及了,哪裡捨得摧殘它們。可是我們費盡心思照顧的豆芽菜,竟輸給在困境中奮發向上的豆芽菜,這也是自然法則。』

打破習慣,是人們自找突破唯一之道:走出舒適的環境,這是創造生命寬容度的不二法門。

若每天都活在無壓力狀態中,很多人並不會感覺到舒適滿意,反倒是空虛不滿,一心想突破現狀。所以當壓力來時,別急著抱怨,想想看,還有人願意找你麻煩,不也是另一種看重自己?學英文、準備IELTS考試也是如此,別一味的迷信直升英文班吧!努力的去體會『鯰魚+四破魚』及『厚板壓豆芽菜』的故事,努力接招吧!

 我在住宿家庭的經驗

當然住宿家庭的主人,更是一位好老師,白天學校老師教不會的,回來還可以再問過一次!只是白天學校教的比較高級、比較學術,在家中學的就是日常英文。我幸運的遇到一位很好的主人,他是機械齒輪工程師,父母是德國移民來的,未婚,所以挺談得來的!除了澳洲男人關心的啤酒、紅酒、白酒、美食之外,他真的無所不教。

在台灣社交場合或工作場所,男女雙方經介紹後都會握手致意,但是澳洲的介紹是相當不正式的,接下來的交談也是如此。如果你發現在美國或英國自己自我介紹、或是直呼對方的名字,會惹人不高興,但相反的在澳洲,你會發現澳洲人經常直呼老師與其上司的名字,甚至也可用名字或直呼首相(當然不是當著首相的面)。但是在職場或正式場合,澳洲人還會展現應有的尊敬。

由於他曾去過德國遊學一年,所以深知海外學生的苦處。和他交談總是很輕鬆、沒壓力,而且他會很細心的確定你真的懂了,才會放過你。缺點是煮菜不太拿手,好在我不挑食、逆來順受,在台灣老媽做菜也會有失手的時候嘛!

因為我挺愛吃Pizza、炸雞、蛋糕之類的,真的牙癢時,我會先告訴他,我會買這些東西回去,晚飯就別弄啦!他老兄也不客氣,就搬出冰啤酒或煮個蔬菜湯之類的!我覺得這種感覺很好,自己又可大塊朵頣,又可以打好關係!當然他也很識相,雖不會立刻回請你,但會利用週末找藉口請我出去吃一頓大餐,或回他父母家打游擊!絲毫不佔我的便宜。

一般澳洲典型的家庭是雙親、兩個小孩與寵物,住在一間大房子。這種家庭目前還可看得到,但是已經沒像以前那麼常見了。當今的澳洲,不同文化、種族背景的人通婚事很平常的是,單親家庭也很普遍(三分之一的婚姻以離婚收場)。還有許多人未婚同居,這總現象已經是社會所接受的(雖然一點也不算是不名譽)。而且法律對同居雙方式同已婚對待,像這種未婚同居,通常兩個人在外都有工作,而且通常不願有小孩,要的話也是以後的事。

男人與女人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完全平等,同性戀也是合法被大眾接受的。大多數的家庭中,母親會在外工作,原因不是家中沒有父親,就是夫妻兩人都有工作。離婚的家庭也滿多的,於是出現家中有雙方帶來的子女住在一起。澳洲很少有祖父母同住,就算有,也是自己住在一個毗連到住宅的小房子內(祖父母房),或是住在老人之家之類的。小孩滿18歲之後,一般會搬出去獨立,也可以繼續住在家裡,但父母可能會向你收房租。所以你的住宿家庭,有可能是上述這些類型。

記得別去問你的主人為什麼是單親?為什麼要離婚?為什麼只同居而不結婚?不要用台灣的框框去框住澳洲人!

十幾年前,黑頭髮黃皮膚的東方面孔,出現在澳洲街頭時,總是會被認作為日本人。我們台灣去的留學生或移民,總要提醒他們 : We are not Japanese, we are Taiwanese.

好奇的澳洲人,會很熱情的打開話匣子,問東問西。台灣去的留學生總會拼命的用破英文,趁機宣揚國威,介紹富有的台灣:由國父十次革命談起,歷經東征、北伐、抗日、國共內戰,講到國民黨撤退來台,創造出的傲人的台灣奇蹟,直到對方滿意的似懂非懂要告別時,竟然還是會向我們說聲’莎呦哪啦-Good Bye’。

這種被誤認為日本人,或是不知來自何處的挫折感,直到近年來才有了改善。現在隨便問個澳洲人,知道台灣嗎?多數會得到肯定的答案。而移民局的移民關更會調皮的說,你們是有錢的中國人。當然現在,在澳洲人的心中,那種很有錢的東方人,大多數是來自台灣的。若是碰到地產公司,一聽到是來自台灣的人,更是簡直像見到阿拉伯油王似的,低身下氣的熱情招待。

因為澳洲開放移民最熱之時,來自台灣的商業移民先進,初至雪梨或其他城市,總能在東西南北都還分不清的時候,便大手筆的付現金一次買斷的置產,那種買房子比澳洲人買台電視機還快的方式,著實讓澳洲人心目中,奠定下台灣多金的形象,也使得台灣的知名度大大提昇,為外交部及只有五六人編制的駐外單位,打了一場勝仗。更讓我們這些留學的後輩,省了不少介紹台灣的口水。

澳洲食物因為受到多元社會中許多不同文化的影響,餐館或家常菜中最普遍的是使用義大利、中國、泰國、馬來西亞與遠東的香料,澳洲菜獨特之處就是揉合了這些異國風味。而家傳的食譜,到了澳洲,往往因地制宜就添加了新的成分,舊的成分被拿掉或取代了,烹飪的方法也改變了。

於是你若點到某些傳統菜,要有心理準備未必使你想像中的。特別是澳洲版的亞州與印度料理通常都比正統的肉多,香料下較少,而且份量要比平常的多。一般澳洲人喜歡吃酸甜的料理,多過於吃辣的,若是一定要加辣椒,也是點到為止。

Homestay也不提供台式麵包及點心,例:紅豆、芋頭、花生、奶酥、熱狗、培根、鮪魚、包子、饅頭、稀飯、小籠包、醬菜等。有時麵包上的白粉是糖霜,不要誤以為是發霉;沙拉醬中有加醋,不要誤以為是〝臭酸〞;起司蛋糕是乳酪做的,不要誤以為是〝酸敗〞,西方食物烹調方式與東方不同,請試著接受;還有,Homestay不一定提供牛奶、果汁、水果,你可以自己去買!

若上餐館的吃飯的話,如果你覺得分量太多,你可點前菜份量的,菜單上都標明價格,你若吃不完,盤中有剩菜可以要求打包,澳洲人不會覺得你失禮的。晚餐是一天的主餐,有時舊稱為“tea”,差不多在晚上7點到8點半的時間,炎夏或在餐廳吃的話可能還更晚些。在餐館或是有人請你到他家吃飯,菜色通常市三道以上 - 開胃菜、主菜與點心。如果平常不請客的話,澳洲人對吃很簡單,就只用一道菜,也只用一個盤子。

大多數的澳洲人為肉食者,來澳洲旅遊的人,對澳洲人吃肉切就是一大片感到很驚訝,澳洲肉類產品品質很高價錢又便宜,與亞州國家比較起來更是明顯。然而,大多數餐廳的菜單上還是供應很多的素食,有些餐廳還只供應素食。澳洲人吃素,為的是解放動物、環保或本身飲食的考量,絕對不是基於宗教理由。

在許多餐廳的菜單上看到袋鼠肉莫不被嚇到。當然澳洲人平常在家不吃袋鼠肉,唯有上館子才會點到,聽說還很美味可口,相當特殊的一道菜,你若若沒被嚇到,還可點鳥肉與鱷魚肉。如果你被邀請到澳洲人家吃飯。

如果在人家中請客或開會什麼的,而你被邀請的話,習慣上你不能空手,通常是帶一瓶酒或幾罐啤酒當伴手,點心或巧克力也可。如果你帶酒去,而主人隨手將他擺在一邊,你也不必覺得沒面子,事實上可能是主人已經準備好特定的酒,或是當晚的酒已經夠多了,並沒有別的意思,這個時候,主人會將你帶去的酒當成禮物,下次再用。

你也不必太客氣或花太多的錢買禮物,你可以乾脆問主人帶些什麼東西比較好。有時會在請帖上看到“BYO”或“BYO drink(酒)”或“BYO group(混合飲料)”等字樣,BYO表示自備 - Bring Your Own的意思,這點對大多數澳洲人來講是很正常的,客人通常都很樂意與主人分擔些費用的。通常要你自備的,都是酒類或混合飲料比較多,因為主人若要供應全部的酒,費用相當可觀。如果你被邀請參加烤肉什麼的,主人要求你自備一些菜餚,否則主人會吃不消的。

在住宿家庭吃飯通常沒什麼儀式,就算在餐廳吃飯也是很隨意的事,邊吃邊談,唯一的禮節,大概是要等大家都上菜後才開始吃。在拒絕方面也沒什麼好講究的,如果主人遞酒杯給你,你若客氣一番,接下來主人就不會再問了,在澳洲,不必客套,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如果你真的想再來一杯,機會來了就直接接受,客氣不得。

當然寄人籬下,頭頂人的天、腳踏人的地,總要守人家的規矩。也許是德裔的關係吧!他做事總是一板一眼,而且有潔癖!我也只好努力的配合,如果真犯規的,他也不發飆,只是留張小字條,希望我改進!

我的經驗是:把HOMESTAY是定位在『初抵澳洲的第一個安全的落腳點』,如習慣住在住宿家庭,則繼續住;不習慣,則開始著手尋找校外租房,千萬不要忍耐。我也會請同學不要在房間內吃東西、吸煙或煮咖啡、泡茶;房間門或浴室門大多數是沒有鎖的,請努力適應。

若你要更換或搬離HOMESTAY,請提前2週通知住宿家庭。一般來說,總會覺得第一個住宿家庭總是最好的。如有任何不適應之問題,請第一時間向學校,而非向父母親反映,這樣反而會加大問題的複雜性。但是如果同學忍耐不說或反映,真的無法瞭解事情真相,很難為同學解決。

在Homestay中,如果您習慣開電燈睡覺或過度使用以下家電者(音響、TV、PC、Notebook、吹風機、電扇、冷氣機、刮鬍刀、充電器…等)Homestay主人有權要加付房租。另外,如無正當理由搬離Homestay,例:學校變更、距離太遠(車程超過1小a)者,有可能需另收住宿家庭安排費。

 一定要學會看澳式橄欖球

在澳洲人的生活當中,運動比上網還佔著更重要的地位。對於這個年輕、充滿自信的國家來說,運動不過是發洩過剩精力而已。在這個國家的心裡,運動的種種勝利,已經被視為國家的繁盛及國力的表現。當媒體滿滿是男女運動員的報導時,社會或經濟好壞問題,便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澳洲的歷任總理,都很感激運動成為全國最大的關注焦點,也使他們得以藉運動來轉移政治的爭議。

澳洲拜絕佳的天氣所賜,出現了一批批的冠軍選手,他們專致的求勝心、天生的積進以及那份民族的自傲,震驚了的世界體壇,而且到目前為止,澳洲在各項運動方面一直有傑出的表現。對於歐美人士來說,澳洲可能是世界彼端的另一個文化荒原罷了;但是,天呀!澳洲人可真會跑、真會游、真會跳啊!

儘管澳洲人口不多,但澳洲卻為範圍太廣,而球迷又互相衝突的運動,著迷不已。例如:觀眾最多的運動-「足球」,這一個名詞太廣泛了,凡是妥圓形的美式足球、澳式橄欖球、同盟制及聯盟制橄欖球,到歐洲流行的圓形足球,都包括在內。

國際性橄欖球大賽雖是澳洲所有球賽之冠,卻也分成許多等級:從Sheffield Shield Cup以下,到區域賽、少年以及社會組賽都有。在任何夏日的禮拜天,都會發現那些上班族一反平日沉悶的心情,帶著野餐或是烤肉,邁著輕鬆的步伐,前去觀賞球賽。當然其中不乏拿著Foster啤酒的球迷。

具有歷史悠久的英國板球,竟會演變出澳式橄欖球來,是非常神奇的。這一種運動,源自1850年代維多利亞州,金礦礦工們所玩的一種野蠻的Gaelic足球運動。1858年,哈里遜及威爾斯藉用其他足球術語,而草擬了一份澳式橄欖球規則後,成立了墨爾本橄欖球俱樂部,1866年正式規則成立,只在往後數年裡有所更改。以墨爾本為中心發展出的這項運動,對澳洲人來說是十分陌生的,支持者不及三百萬人,但它和世界任何一地、任何一支有名的球隊比較起來,卻是一點也不遜色。

冬天的週六,墨爾本的居民每十六名就有一人到場觀看AFL大賽,而成千上萬的電視觀眾也為之瘋狂。觀看AFL決賽是極為難得的經歷,只有英國的FA決賽或美國超級盃大賽,在聲色、情緒、熱烈及氣氛上才能與之一較高下。基本上AFL用的橄欖球似乎比較軟,當對壘雙方站妥後,裁判就會努力的把球一擲,讓球彈的半天高,就看誰能搶到手。

雙方可以渾身解數的去搶球,除了由後面勒著人的脖子外,你要努力的把球踢進位於50公尺半徑內的隊友手上,只要再幾次的攻擊,踢進中間的大H桿內,你可以得6分。若是踢進旁邊的小H桿,只能得一分。所以有時你會看見某隊攻擊得分比對手強,卻只拿到十幾分,而敵隊攻擊次數少,卻猛拿6分,遠遠領先對手的奇觀!

在雪梨或更北,另一種橄欖球是冬季最主要的活動。聯盟制橄欖球Rugby League,是有別於同盟制橄欖球而發跡的。聯盟制橄欖球基本上是體能,而非智能的運動。現在的打球戰略,幾乎是一種不妥協、被虐待的、硬碰硬的防衛方式。基本上在開戰前,雙方隊長會丟銅板選擇先攻或守備邊。如果你決定先攻,就要把握5次的攻擊機會,也就是說只要你被對方撲倒4次,仍攻不到盡頭達陣得4分,就要把球踢遠一點,利用球在空中的停留時間,火速回防。如果很幸運的利用三角短傳、找出空隙達陣得分外,你又有一次踢進中間的大H桿內,另外得2分的機會。ARL使得一位美國橄欖球教練說:「我們的球員是永遠也經不起這種連續不斷衝撞的體罰。」你用不著去打這種橄欖球、光看電視就可以體會出它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了。

在布里斯班及雪梨,ABL欖球比賽深植於工人階級所住的郊區之內,即使傳播媒體的成功媒介,也無法將其基本群眾的社會階層擴大。ABL橄欖球的魅力在於它表現了鬥士的形象,陽剛地面對面的對抗精神,以及堅信若能看守住眼光撩亂的敵人球門內線拿到球,而造成一次觸地達陣得分,就是這種運動真正的快樂所在。我住在雪梨Parramatta時,巴拉馬打的主場就在我租屋處的後方,當看到電視直播、配合著遠處傳來的上萬人臨場的歡呼、及左鄰右舍傳出的吶喊聲,你在禮拜五的晚上,就會欣喜若狂,心裡想著ABL橄欖球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比賽」了。而一年三戰兩勝制的新南威爾斯州隊及昆士蘭州隊大纏鬥,總是使得這兩省的球迷觀眾,瘋狂不已。

 令人看不懂但挺像棒球的板球狂熱

只有在夏天,當大家注意力都集中於板球時,澳洲人對運動的興趣才趨於一致。板球的錦標賽通常為期五天,縱使如此,結束時也可能是平分秋色。對於那些漠然的觀眾來說,板球的策略可能不易察覺,但對那些看著球賽長大的澳洲人來說,對於板球的整個過程卻如宗教般地狂熱入迷,這包括我在內。

種種比賽都令人為之著迷,再加上電視的詳盡報導,都使得數百萬的澳洲人成了沙發上的專家。觀眾最大的興趣在於觀看澳洲隊在錦標賽中,和西印度群島、印度、巴基斯坦、紐西蘭、和宿敵―英國隊一爭高下。

板球,仔細去看,有點像簡化版的棒球:攻擊方只有兩個跑壘者同時上場,一個負責打擊,一個負責跑壘得分,拿的板子比棒球棒還扁平寬敞,增加擊球面積,他們站在長方形的區域上,兩端各插著3隻直桿,上端駕著兩隻小橫桿,攻擊方就要小心的守護著這兩隻小橫桿,不要被投手或捕手給觸擊掉。

守備方,則配備投手一名,捕手一名,及數個野手,負責接殺打擊者的高飛球、或接到滾地球後長傳給捕手,觸擊掉那兩隻小橫桿。投手投球並不像棒球,是投直球的,而事先投往地上,利用彈跳的角度,技巧的觸擊掉那兩隻小橫桿;相對的攻擊方就要努力的把彈跳起的球,技巧的撥開,或猛力的擊出去,然後努力的來回跑壘得分。

如果攻擊方只是虛張聲勢的沒撥開球,你會被判定揮棒落空出局換人。如果你猛力的擊出球、飛出場外、全壘打,那你最多可以拿到3分,而且不用賣力的來回跑啦!如果你一上場,就失利被判出局,你會在計分版上,獲得一隻鴨子,並成為明天體育新聞的頭版,接下來的整個球季,你會被議論紛紛!

板球錦標賽通常分為三、四、五、六場比賽。在澳洲,板球比賽的場地通常是在雪梨、墨爾本、阿得雷德、布里斯本、以及柏斯的大型板球場,通常可容納三萬至九萬名觀眾。板球迷認為再沒有比站在墨爾本板球場、千萬觀眾之前觀看英澳大賽揭幕式更棒的時刻了。

陽光、熱情,以及啤酒的組合,使得板球迷為之喧鬧、歡笑不已,但有時也相當危險。你可以選個日子,前往雪梨板球場旁的坡地,在赤膊的人堆以及啤酒罐堆中一站,就能目睹球迷們最真實的一面。板球賽有不同的賽程,其中最刺激的是「限時」或單日賽。這些都是在熱烈的匆忙中完成的比賽,而且常弄得神經緊張和過份入戲的選手、觀眾精疲力盡。

 全國上下以賭為樂的國家

澳大利亞被形容是個賭博的國家。幾乎所有的澳洲人都喜歡下賭注。他們可以將薪水袋押注在擲銅板上。運動賭迷也可以把賭金下注在賽馬、套馬或是賽狗上,然而每年會有一次比賽吸引了所有澳洲人的注意力,紛紛透過以賭賽馬業者或是賭金計算經紀公司(Totalizator Agency Board, TAB)的代理,押上上百萬的賭注。

LOTTERY已經成為一般澳洲家庭日常生活開銷的一部份,可以說是如同麵包,牛奶一般的民生必需品。樂透的市場,不是以賭博性產品去定位,而是以『每週的固定開銷』來對消費者洗腦。這是一種每週一,週四開獎的遊戲,可自由選號或由電腦選號,費用上不需很多。(週六一組號碼不過幾塊錢澳幣)。這種花費幾乎對一般人而言是出清口袋零錢,花點小錢便有機會搏得大錢。

所以澳洲人對於樂透的接受程度十分之高。在這種行銷定位之下,每年都可成功吸引近十數億澳幣的國庫收入,近年更推出新產品『OZ樂透』及『POWER BALLS』,吸引更多澳洲人消費。澳洲人一年花在賭博性產品之花費,高達三四百億澳幣(約台幣六千多億元)。其中包括賭馬,賭狗,賭場,吃角子老虎,樂透等等,這些合法的賭博,都由政府訂定遊戲規則,交由不同部門管理,樂透算是行銷最成功的全民性賭博了。

單是在NSW,每星期就有上百萬人參與呢。NSW行銷重點,是在數千個書報雜誌店中設置據點,而且將圈選電腦化,有時甚至將書報攤的原來性質都掩蓋了,一到簽注的時候,收銀機前大排常龍的景象,便知道這種賭博性樂透有多受歡迎。有六成以上的澳洲人都玩過樂透,稱其為澳洲國賭,一點都不為過。簽注的金額很小,幾乎人人可以負擔。而頭獎金額龐大,就算中獎機率不大,也能打動許多非賭徒的心,為社會福利做些捐獻。

到餐廳用餐,尤其是退伍軍人俱樂部RSL,常見到餐桌上什麼都沒擺放,只有一疊紙,一排小鉛筆和一份KENO簽注說明。大部分的用餐客,手中拿著刀叉,眼睛盯著螢幕,腦子裡卻做著發財美夢。五分鐘就開獎一次的速度,讓許多人用餐時間,不知不覺增長不少。

更有人擺下吃到一半的餐點,衝到餐廳一角的簽注站下注,或是口中嚼著食物,手中猛按計算機,算著數字機率。開獎後,也可見有人興沖沖去領錢。至於有些餐廳沒有簽注站,也會有KENO的服務人員,四處走動到餐桌旁,為顧客服務,可以說是真正做到顧客至上。

 吃-在澳洲

猶記得1990年啟程赴澳,由於是土包子第一次出遠門嘛!所以家人們也就格外的慎重其事。親朋好友們的餞行(吃的我都胖了一號)、叮嚀與贈禮(收了不少生活費和日用品),好像是辦喜事般的熱鬧(終於瞭解人情包袱將來有多重),而機場送行又是在所難免。於是家人包租了一輛廂型車,全家人浩浩蕩蕩的由台北一路行駛到桃園。

機場話別是感傷的!淒然的心情代替了原來的興奮與緊張。對於一個從未搭飛機飄洋過海,離開過父母跟前的人來說,此時怎可能不哽咽灑淚一番(其實心裡正緊張待會怎樣過海關)?這種一大群人,在一起抱頭飲泣的畫面(除了自己因為哭不出來,也不知是否該哭,而倍感尷尬之外),平常還真不多見,但在機場裡卻是遍地皆是,見怪不怪。大家各哭各的,互不干擾,場面是何等壯觀。

不過,尷尬歸尷尬,淒然歸淒然,第一次出國的那種新鮮感很快的就取代了感傷!事實上,從登上飛機的那一剎那開始,飛機裡所有的一切就足夠我們去細細的品味與觀察了。所以,只要我們願意用心的看,盡情的聽,就可以發現周遭的一切是多麼的新鮮有趣。

從您看到這裡現在開始,就讓我們當做自己已經身處澳洲,開始共同經歷一下,獨立自主的異國大事–吃飯。

其實,吃喝的問題,對於身在澳洲的海外學子們來說,雖不困難,只是麻煩。尤其對於一些長期習慣於吃「伸手飯」的同學來說,離開了『全自動供應美食的媽媽』後,不管是開始自己料理三餐,或是悽慘到耗費鉅資,每天要吃「Take Away-外帶」,都可以煩死人。

在飛機上的吃喝太容易了,因為有人服侍,自然輕鬆愉快。但到達了目的地,出了機場以後的第一餐,卻難免是個考驗。除了ACIC的安家專員會帶你去覓食外,其他機構代辦的同學,找不找得到東西吃,語言能力的殘酷考驗,是立即發生在身上的事。這也還不要緊,倒是從落地生根開始後的長期吃喝問題,才值得我們去傷腦筋。

澳洲倉儲型的超市Super Market,與一般性的超市Deli or Market,是同學在海外學習購買食品與日常用品的地點。有些超市是24小時營業,或營業到午夜12點,更增加了採購上的便利性,尤其在讀書讀累了之後,趁機外出採買,既可以散心,修息,學單字,和補充存貨。

大部份的超市在每個星期都會有許多的特價商品,以促銷的方式推出。如果能以選購特價商品做為消費的基本概念,則省下的金錢實在很可觀。此外,大部份的超市,都接受折價券(Coupon)的抵用,所以,同學可以從星期四的社區報或是信箱中中,去找尋這種隨報紙附贈的折價券。在折價券與特價商品交互使用的情況下,能省下的金錢則更是超乎想像。

如果同學是自己一個人居住,則吃飯的問題有時確實惱人。在不可能天天吃餐館外帶食物的情況下,不妨試著與居住在附近的台灣同學一起搭伙,再偶爾嘗試自行烹飪才是上策。如果同學可以租到包吃住的房舍,也是一種解決用餐的方式。然而,由於是包吃,所以客隨主便。在主人吃什麼,你才有得吃的情況下,難免會有一種「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感覺。

選擇到餐館打工,下午五點先吃一餐,晚上收工時又吃一餐,吃不下還可以打包,當作是隔天的午餐便當,這種有賺又有得吃的方法頗值得嘗試。此外,諸如到教堂做禮拜,到佛寺當義工,參加社團活動,社區活動等等,也常有聚餐的機會。真的想要外出大打牙祭之時,不要忘了先注意週末版的報紙的廣告,常常會有您意想不到的折扣與收穫,千萬別忘一試。

所以說,吃飯對許多留學的人,似乎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尤其在澳洲,大部份的人都會回家吃晚飯,所以不像台灣到處可見便宜又好吃的路邊攤,自助餐店,麵食館等,對於不開伙的台灣人,吃決不成問題,但在澳洲可就有點傷腦筋。這也是為什麼同學寧願寄人籬下的原因:最起碼回到家,小睡片刻,就有熱飯菜吃。

但是外國食物總是吃不太慣,而天天上餐館也是一大筆開銷喔:光是唐人街中國餐館,Take away的炒飯一份平均價格要,就約台幣一百二到一百五元;一碗排骨麵約要台幣一百三。更別說上中國餐館,好好正式的叫一桌四菜一湯來吃了。但又不能天天吃麥當勞,所以解決吃的最好方法則是自己煮。

一般澳洲出租的房子若沒有附設廚房,在房間裏也都會有簡單的廚房用具,如水槽、電爐等,澳洲的電爐煮飯相當方便,通常有兩種型式,一種是平滑圓板型,另一種則是螺旋狀,若不習慣使用平底鍋炒菜,選擇螺旋狀鐵板的電爐會比較好。炒菜鍋、調味料可在唐人街或Asian Shops都買的到。若沒有帶到大同電鍋電鍋,買有兩個鐵板的桌上型電爐會也可以:可一邊煮湯、一邊炒菜。

澳洲的超市相當多,大部分的超市可以刷卡,蔬菜、水果都可以在超市買到,有些蔬菜(如空心菜,四季豆,酸菜)買不到,則可到唐人街買。一般同學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在煮飯上,若是幾個人合租,則可編個任務表輪流煮,一來可省時間,二來也可以省錢。

在澳洲,早餐一般吃的很簡便:麥片或喜瑞爾加牛奶。午餐可帶三明治。澳洲人不太吃很重(Heavy)的午餐,大部分人會吃個三明治,水果或零食、巧克力就解決中餐。店鋪賣的三明治不便宜(一份大約六七十台幣),所以寧可自己到超市,買條土司,奶油果醬,罐頭、火腿回家做。另外超市裏有各式各樣的起司,許多口味也都很好吃,我認為起司加火腿加蕃茄生菜,是最方便又營養的三明治。一般自己煮來吃,一週大約50澳幣(台幣一千元),即可解決三餐吃的問題。

現在的留學生,已經不像以前的先進前輩那麼刻苦,但自己動手煮飯吃,不但能吃到較道地的家鄉味,偶爾露兩手,請請外國朋友嚐嚐自己做的中國菜,也不失為一種增進友誼的好方法,也藉此實驗機會,鍛鍊一下手藝。

現在,走在雪梨街頭,幾乎台灣能賣,該賣的東西都有了。當年來雪梨之前,家人朋友都會問一聲:「不知澳洲有沒有米,可以煮飯吃嗎?」當時在台灣也缺乏這方面的資訊,我真的也不甚了解澳洲人的生活習慣,只能半懷疑的說:「應該沒關係吧!到澳洲有什麼就吃什麼,一定可以適應的。」沒想到來到雪梨之後,才知道不僅這有米,而且米還分好多種類:長米,圓米,泰國米,澳洲米.........呢!

另外這裡也有華人先進們種植的茄子、白蘿蔔、油菜、菠菜、碗豆片。亞州店裡面也賣台灣米酒,金蘭醬油、工研醋、麻油、太白粉、蕃薯粉..真覺得和住在台灣沒有兩樣!只要能買到這些材料,就不愁吃不到家鄉的口味了。

在雪梨買菜,可以到華人開設的超級市場、傳統攤位市場、雜貨店和中國商店。澳洲市場有一點值得描述的,就是每一項物品名稱及價錢,均寫在牌子上並插於貨物中,很容易辨識。在澳洲人開設的超級市場,您可以在貨架上方的分類牌子上,找到您需要的物品,如:Biscuits餅乾類、Snacks零嘴、Chips各式洋芋片、Confectionery糖業類、Pet. Food寵物食品、Toiletries廁所用品、Cereals榖類食品..等。

如果有興趣也可到超級市場,發掘一些澳洲工廠做好的食物材料,試做些西式口味的菜餚,有時也會嚐到新鮮、美味的一餐。在澳洲待了多年,從不近庖廚的我,也漸漸略懂烹飪之道,不然每天漢堡,比薩,炸雞,不只乏味,而且不合健康。我的中菜食譜食譜原則,就是少油,少鹽,多蔬菜,而且經濟實惠。

常常聽到別人說Homestay多壞、多恐怖、多扣門,但我總認為一週才付給人家多少錢?東扣房租、西扣飯錢,人家才賺你多少錢,要享有多好的服務?與其在後面唾棄,不如想想如何融入並扮演好一個家人的角色會更實際些。

 廣結善緣,多交朋友,入境隨俗

現在留學生的生活,不像以前的前輩一樣,下了課就得捲起袖子,進入Chinatown陰溼的廚房,洗點碗掙錢;雖然在澳洲,可以合法打廿小時的Part-time工,除此之外,別忘了努力結交很多國際朋友(不只是澳洲或台灣鄉親),有一天當你像宋代表一樣遊覽東南亞時,處處有好友招待。

或者有一天,生意往來的伙伴,是在澳洲求學時認識的。那種回憶及感覺是多麼好!在不影響課業的前提下, 宋代表建議同學儘可能的參加正當,多樣化的課外活動,以融入當地的社會。

同學可以在週五下課後和同學到Pub點一杯牛奶或橙汁,就可以和剛下班的白領族,討論政治,苛稅,福利,甚至運動,及雪梨2000年奧運。或者在週末,到慈善機構,如Smith's Family, Sydney City Mission或St。 John's Ambulance當義工,磨練英文。再不然,約齊同班好友一起去海灘公園BBQ,或在家裡,每人準備一道拿手菜,開起國際美食大展。在此提醒同學:出國唸書不只是學語言或拿文憑,而是真正去體驗國外的生活,學習其優點。

台灣旅澳留學生在雪梨,沒事時,正當的休閒娛樂,總會呼朋引友,不是聚餐烤肉,就是閒談泡茶。

有次友人即將學成返國,所以我特別下廚,邀了一些朋友來聚聚,並且為友人送行。隨著友人來的五個台灣同學,吃過飯後,便找了藉口呼嘯而去。

友人抱歉的對我說:「我突然覺得台灣人好悲哀!我以為他們會留下來,陪我談些話,聊聊天,因為以後大家可能沒機會相見了。但還不是吃了頓飯,佔了別人便宜就跑!還讓你得收拾殘局。

如果是辦七月鬼月的放焰口或施食,那些惡鬼也會向我們說聲謝謝吧。我在想是不是我和他們的交情不夠深?還是我看的比較重?還是我就要回國了,對他們而言,我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

她問我有沒有過同樣的感受?

其實澳洲這種西方社會,每個人見面說「嗨」的機會很多,我們來此地唸書,也會很快被感染這種打招呼方式--普遍卻不熱切。所以澳洲報紙有項統計說,澳洲婦女最要好的朋友是鄰居,男人則是工作伙伴!但是這是澳洲人啊!

一樣是來自台灣的人,仍然喜歡有深一層的交往,而我們總是在高度的期盼情況下,一次又一次的事與願違。而且是待的越久的人,傷得越重,對台灣人的冷感也越大。

友人對我的理論有很強的的感受,她說:「我和那群人一起外出活動,我『以為』我們很熟了,但我想一想,這種熟可能不是那種知己,可以敞開心,談得來的熟。這是不是所謂的,相知滿天下,知音有幾人?來這兒唸書,學位成績是第一要事,大家平日忙功課,一逢周末假日,總會「殺」出去度假,我記得夏天剛來雪梨時,只有我及另一位日本新生,又住在人生地不熟的住宿家庭,認識的外國人比台灣人還多。

有一次去參加另一位台灣人的聚會,發現有好多生面孔,他們一看到我就說:「瞴相識(台語)。」然後就拉著他們相識的人躲在一邊去打屁了。

我當時心裡想:「不認識就自我介紹嘛!」人總是來來去去(待一年、二年、三年不等),有許多台灣人,仍然見了面裝不認識,或明明知道你是台胞,也仍舊用蹩腳的破英文裝作是新加坡或香港人,好心一點的就只是說聲「嗨」而已,只有你這個大笨蛋,還能一本熱心,在不斷的被傷害下,還能若無其事的繼續幫著新來的呆胞。

我的友人本來想要留在澳洲的『倫飛電腦』上班的,上個月才臨時改變了想法,所以她比預計的時間要更早回台。

她說很後悔自己太用功,不然她要多花一些時間來認識澳洲文化!「突然想起『再別康橋』的歌詞,人是不是就這樣:輕輕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不帶走一片雲彩?」我說:「有天,你會發現,你帶走了不少美麗回憶!,最起碼你會記得我這個異類呆胞。」友人開心的笑了。

祝福您,我親愛的朋友!! 

有人說在澳洲的台灣人的人情淡薄,不止友情是稍縱即逝,甚至比大陸同胞還現實。就某方面而言,的確沒錯,原因之一是台灣同學或移民的流動率太大,往往人是跟著學校走,原本在雪梨語言學校好的情同手足似的,一旦只能到鄉下或外省去唸書,那不到一個月,手足就煙消雲散了。

自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澳洲地大,人與人交會的機會較少(不像台灣島內般摩肩擦踵),也因此在碰面時,總會覺得另一個台灣鄉親是如此的和善而親切。

很多台灣同學出國唸書,重點是放在拿學位,所以總是來去匆匆。也發現與澳洲人或其他國籍的國際友人,較難發展深層的關係;其實,以我的自身經驗而言,只要努力去經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發現還是可以同澳洲人或各國的友人,有近乎知己的友情。

在留澳的十二年間,有許多情況,是大陸(我們所謂共匪)的同胞,或是澳洲籍的朋友,在我最需要幫忙的時候,紛紛伸出援手、二話不說的直接在幫我的忙。反倒是吃了不少台灣鄉親的虧。

我能回報那些非台灣人的不多;但是人際交往,誰又真正在乎誰付出的多寡?「是朋友」(Being Friends)就是最大的酬賞了啊!朋友間的關懷、溫暖、資訊交換、與學習,或者是無奈、氣的半死的負面經驗,都是人生學習中十分豐碩的寶貴經驗,也是拿學位的另一種成長!

另外同學要記住的重點是:入境隨俗。

在未了解太多真正道地的風俗習慣前,基本的生活禮儀要遵守。譬如說,睌上十點後,早上九點前,不要打電話給人(尤其是台灣打來的國際長途電話,有二至三小時的時差);垃圾要分類(Recyclable的要另外丟);守時不遲到;搭乘公共渡輪(Ferry),公車,輕鐵,或火車,遵守先下後上,不插隊的規矩。

晚上超過十時後,不大聲喧嘩,並將音響,電視音量轉小(可別像宋代表住處樓下的印度人,小酒下肚,興緻一起,大唱愛國歌曲;一夜之間,被隔街的鄰居,打000叫警察出面,開了三張罰單制止不從,後來全被請去警局,陪警官值了一夜的夜班。三週後,就被房東及Agent勒令強制遷出了)。

澳洲人說話都很有禮貌而且幽默。但是對於較保守內向的同學來說,剛開始可能較不習慣,以為這是種族歧視或是種嘲笑。不過建議同學,試著有雅量的去接受,不久你會發現自己個性越來越樂觀。

其實,澳洲有種族歧視及很討厭亞洲人這種觀念和謬論是不正確的!

種族歧視在澳洲是很嚴重的刑事罪,在各州也都有反種族歧視法及冤情大使保護各個種族的居民,平等快樂的生活。在澳洲,聯邦政府更盡全力,試圖撫平過去白澳政策下,所犯下的錯誤,及造成的傷害;

近年來更把努力地,把澳洲建設成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會發生種族歧視的誤會,都是由於語言,或文化上的溝通不良,如果能抱著尊重,學習,了解的心態,看待這個由一百七十多個種族結合成的國家,相信這個困擾是不存在的!

宋代表旅澳十年,由留學生身分,轉成永久居民,不但沒有碰到這個問題,反而受到許多人的幫助,也結交了好多種族的朋友,限於篇幅無法將這些溫馨的故事報告出來,有機會再當面向同學解說。 

 常見的台灣同學錯誤觀念

新的台灣留學生來到澳洲,在臨上飛機時,在中正機場送機的父母長輩無不時的叮嚀「要多用功讀書,身體要注意,早點拿到學位」。就在這光耀門楣的千斤重擔之下,我相信每一位出國的留學生都把讀書放在第一位,甚至當作是唯一的一件事。

他們來到澳洲之後,凡事以讀英文、考高分為重,有人說:赴澳的留學生只在三個地方出現:讀書在圖書館,上課在學校,週末在家裡,其他一切旅遊休閒活動,全都敬謝不敏。

我認為讀書固然重要,但要能融入澳洲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了解澳洲這塊古老的精萃才更重要。

有人說澳洲人沒有甚麼濃厚的家庭觀念,其實不然:週末沒事可別去打攪他們,那是他們的Family Day。如果有機會受邀參加他們的家庭聚餐或聖誕節晚宴,你會發現他們全家合作準備大餐的用心,及家人歡聚一堂的和樂,絕不亞於我們的除夕團圓飯。而澳洲人中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的雙向溝通,更勝我們台灣人一籌,所以我會建議同學,多利用課餘時間參加澳洲人的活動,就能多了解他們的長處。

至於要不要在澳洲留學時談戀愛,這得看每個人的婚姻愛情觀。事實上,這個論題跟讀書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如果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書本上,感情必然一片空白,但是反過來說,太沈溺於兩人世界,也會荒廢了學業。提醒同學,人生最精華的時光就在二○|○之間,錯過這段時光,也許感情路上就得自己一個人艱難的獨行了。

所以機會參與活動時,多跟正當品行良好的異性同學接觸、交往,如果能兩人一起上圖書館,一起用功考試,將來回到台灣發展了,更有說不完的回憶,不是也挺美的嗎?

我有一位學妹,才貌出眾能力果決,職位做得很高了,就是忽略了這方面的事,等到年華逝去了,石頭愈撿愈小,也沒有甚麼標準了,很是可惜。所以我的建議是:讀書與交朋友是不衝突的,相信以台灣留學生的聰明才智,時間上的安排一定能兩者兼具。

至於有了好的對象,又到了適婚年齡怎麼辦?有同學,尤其是碩士班或博士班的同學,總認為拿到學位再談嫁娶,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有很多人等拿到博士學位時,對方不是先嫁就是先娶了,痛失一段好姻緣,我的建議是只要兩人都有心理準備,徵得雙方家長同意,結了就對了,兩人生活要比一人充實多了,又可互相照料,生活費也比分開來要省的多,何樂而不為呢!

人的一生反正都跟著時間走,甚麼時候該做甚麼,就去做,錯過一次機會,不知下次還會不會再來,那為甚麼要錯過這一次呢?

在海外求學時,是一個累積人脈很好的機會。將來不管是留在澳洲移民或工作,或是回臺灣就業服務,找第一份工作總是會最困難的。此時若友人引見或代尋,相對的會節省很多時間和降低挫折感。人脈的建立重要性由此可見。

學校老師,移民澳洲的長輩先進,異國的朋友,同校不同系的同學,都可幫助你。因此在留學期間多參予活動,多交朋友,對於以後找事定有助益。

再者找到事之後,也不要忘記提攜後進,我認識一些人找到工作之後,就鮮少與同學來往,總認為層次不同,其實是錯誤的,試想如果你給學弟學妹一個工作機會或拉他一把,至少在公司裡多了一位朋友,夥伴,不是很好嗎?

留學生涯通常是人生中最精華的,最美的時刻,能把握的就多把握,能畫上亮麗的色彩,就讓它光鮮一點,不要讓它留下一點空白,一個最成功的留學生總是屬於各方面都兼具的人。

 快樂Shopping

在澳洲,有包君滿意的退貨退款服務,尤其是連鎖的百貨商店。你若不滿意你所購買的東西,只要有收據,商家二話不說立即退款,也許你也曾經聽再美國的友人說他永遠可用全新的家電!但此言不假,只要你有閒,臉又厚,在每一件物品退貨到期日之前,儘管帶的收據及物品,說一聲你不滿意,要求退款或交換新物品,任由你選擇!

發現這裡的大百貨商更有保證價格服務,不只保證低價,更保證價格正確服務!有一次,我買一包正在促銷的巧克力,在checkout的時候,機器刷出原價格,所以我當場跟店員提出質疑。在店員派人去確定價格後,馬上去售後服務台替我退還所付的原價加稅,並且免費贈送那包巧克力糖!所以我發現只要你能指出商品3元以下的錯誤,你不必付錢買,就可以得到免費物品!不過這得等付了前之後,在拿收據去售後服務台(Customer Service)退款才行,如果當場跟收銀員要,他只會把錯誤的價格打掉,重新輸入正確的促銷價。很Tricky吧!不過對留學生來說知道遊戲規則之後,下次逛商店,多留意一些,你就有可能賺上一筆生活費。

更有一次,我發現某一角落有一堆玫瑰花養料,標著冬天的低價促銷價格!而當外面春天的腳步接近時,另外一個很醒眼的地方,一模一樣的物品卻標著高出一半多的價格!所以我蓄意的買了一包,心想即使臉皮不夠厚,要不到免費物品,大不了當場退貨,我也沒損失不必要花的錢!所以當收銀員刷出高價時,故意不糾正,等待付了錢,拿了收據之後,再去售後服務台講理,講明的在哪裡看到低價格,店員確定後,不但退回全數的玫瑰花養料價錢,當然也賺到了一包免費的玫瑰花養料!

聽起來很cheap(人格),但卻是很公平的遊戲,有的商家不論是故意心存著坑那些不在乎或不留心的顧客或者是真的疏忽 ,只要他們趕設定, 就得保證他們的服務,不是嗎?靈活運用他們的遊戲規則,對於一些出國的苦留學生來說,也許可省下一筆錢,到中國城或餐廳好好的享受一頓懷念的家鄉口味!!

ACIC澳洲留學顧問中心

澳洲總公司
Level 5, HSBC Center No. 580
George Street Sydney NSW 2000
Tel : 02 9286-3799

台北分公司 (近台北車站)
台北市中正區懷寧街17號6F-1
預約專線:02 2331-2362
諮詢專線:02 2370-2669

台中分公司 (近進化路麥當勞)
台中市北區榮華街143號7F
預約專線:04 2230-9819
諮詢專線:04 2230-9801

 

ACIC Taiwan 採預約制-線上免費諮詢諮詢前:請先瀏覽本網站、預先做好功課喔!

ACIC Taiwan在台登記為:翱大利亞留學顧問社,中華民國留學公會 會員編號第10號

 請聯絡『賴經理』Line ID:acicbooking 安排跟『宋代表免費、線上諮詢 ;預約時間~週一~週五 11:00-16:00

 taiwan@acic.com.tw   Acic Taiwan 

ACIC 台北分公司    100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1段72號2F  統編:27189293 TEL:02 2370-2669 (恕電話及現場諮詢)

ACIC 台中總管理處  404 台中市北區榮華街143號7F      統編:17192642 TEL:04 2230-9801 (恕電話及現場諮詢)

ACIC 澳洲總公司   Level 5 HSBC Centre, 580 George St., Sydney 2000 NSW TEL:02 9286 3799 ABN:23070212645

Copyright © 2004-2022 ACIC 澳洲留學顧問中心台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ACIC Taiwan係專業的留學代辦服務公司,依法不能從事移民諮詢及代辦,若有任何移民澳洲的問題,敬請貴客逕向台灣合法之移民公司洽詢。

本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正式學費、開課日期、就讀年限、入學條件,敬請以相關學校之官網及入學許可為準。

經由本網站外連之網站訊息,僅供參考,ACIC恕不另行個別主動通知變動及負責。

載入中...